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从镇江开始,我们的大运河之旅就走进最后一程「江南运河」,其中在江苏境内的也被称为「苏南运河」,流经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四个地级市,而从空间上看,包括了宁镇丘陵和太湖平原两个大的地理板块,从一定程度上说,苏南地区的方言、生活习惯上的一些区分,也大致与这个地理分界相重合。
苏南运河开凿的历史非常悠久,经过历代的疏凿改建,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道走向,同样也在苏南大地留下了许多不同时期的运河航道,情况不一,其实上形成了一个运河网络。
那么苏南运河的北端起点,也就是通长江的门户在哪里呢?
上一节最后我已经提到,历史上镇江曾有过五个运河的入江口,时过境迁,到了 1958 年整治京杭大运河时,确定镇江市区以东谏壁镇的谏壁口为大运河苏南入江口,并在 80 年代初修建了谏壁节制闸,由此来自苏南腹地的许多货船可以通过谏壁船闸进入长江,被誉为「苏南运河第一闸」。谏壁本身也是个因航运而兴的古镇,有老街和老房子,但据我所知保存状况不佳,而且因为临近镇江的化学工业园,环境令人担忧。
运河从谏壁一路向南,很快就到达丹阳,现在它是镇江下面的县级市,也是运河沿线最为古老的城镇之一。从地理上看,丹阳正处于宁镇丘陵和太湖平原交接地带,北部低山岗地是宁镇丘陵伸入市内部分,而南部就是太湖平原的西缘了,也是从宁镇山地下来了,丹阳和镇江很近,但方言不同,镇江人讲江淮官话,和南京、扬州一样,属于北方方言,而到了丹阳就能听见吴语了,从这里就进入吴语区了。
这样的地理交界位置,使得不仅大运河流经丹阳,而且江南多条古运河交汇于此,我们看丹阳的地图就能发现这一点,河道非常的密集,还有从西边南京方向来的古运河破冈渎,那是孙权定都建业以后,为了沟通建业和太湖平原的交通、物资联系而开辟的运河,「破冈渎」名字很形象,是开山而修的运河,因为地形起伏大,所以河上修了二十四个坝,称为「埭」。
这条破冈渎运河在隋唐以前发挥了比较重要的功能,其中南朝齐梁两代时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和丹阳这个地方有关。齐梁两代皇帝都姓萧,看过《琅琊榜》的听众估计会有印象,那就是以梁代为原型的。萧氏的老家就在丹阳境内,当时称为南兰陵。他们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