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驼铃阵阵,走进河西走廊,探寻丝路传奇。
上一节我提到了张掖的自然环境,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一片绿洲,从汉武帝时代名列河西四郡之一,就一直是河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如今也是河西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水果蔬菜产地。我当年到张掖是在夜里,朋友开车到火车站接到我,进到城里,开始感觉街市平淡无奇,但突然眼前路口出现一个灯火辉煌,体量庞大的古建筑,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张掖的古意。朋友说这是鼓楼,是张掖的地标。第二天上午我专门来参观鼓楼,发现正处于张掖城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就像西安的钟楼,由此也可以感受张掖老城区的基本框架格局。

河西走廊手绘图(制作/林欣霞)
张掖鼓楼又称镇远楼、靖远楼,目前在河西走廊城市中还有三座鼓楼,靠东的永昌鼓楼,靠西的酒泉鼓楼,而最大的一座就是这张掖鼓楼了,楼的东南角悬挂一口唐代铜钟,所以也可以称为钟鼓楼。这座楼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初顺治年间毁于兵火,康熙年间重建,现在看的样子是很标准的中国传统的高台建筑形式,平面呈方形,下面是砖砌的高台,四面开拱门,上面是三层木构的高楼,通高 28 米。鼓楼每一面都有三个匾额,楼台的拱门上各有砖雕的匾额,而上面的高楼上两重房檐下各挂着木匾,我最感兴趣都是中间那一层。
因为全国各地的鼓楼功能一样,外形也差的不太大,而体现个性的地方就表现在匾额上,一般都会形容本地的地理地点,也能体现历史文化特点,张掖鼓楼中间这一层是这么写的: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一下子就把张掖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地位体现出来了。之后我们会去到酒泉鼓楼,那座楼的四门额题分别为「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
刚才讲了,认准了鼓楼就能基本掌握张掖老城的格局,目前城内的古迹大多集中在老城的西南区域,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位于这一块的大佛寺,这是张掖城区最为著名的古迹。如果说鼓楼是华夏礼乐制度的象征,那么大佛寺就是张掖宗教文化的代表,也是民族交汇的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