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驼铃阵阵,走进河西走廊,探寻丝路传奇。
我们的河西走廊之行从兰州出发一路向西,在这一节,到达了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嘉峪关。敦煌以西的阳关、玉门关是汉唐时期帝国西境的边关重地,嘉峪关则是明长城的最西端,它的修建是明代初年的国防政策调整的结果。

河西走廊手绘图(制作/林欣霞)
明代长城上重要的关隘,虽然叫关,但实际上都是一座座小城,我之前介绍太行八陉军都陉中的居庸关,还有明长城东端起点山海关都是如此,那么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也不例外。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而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这一点也不是夸张,当我们走近嘉峪关,就会发现它是处于一个南北宽约 15 千米的峡谷地带,是河西走廊南北山之间距离最狭窄的地方。
关城依山傍水,平面呈梯形,城墙高近 12 米,关城东西各开有一座城门,分别叫做光化门和柔远门,都带有瓮城,而在关城之西还建有罗城,城门上便是高悬嘉峪关匾额的三层高的关楼。在关城内外有游击将军府、文昌阁、关帝庙、营房等设施,城墙上有箭楼、敌楼、角楼等等。登上关城,很清楚的能看到向外延伸出的长城,一直通向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构成了完整、严密的防御体系。登上此关,那种雄浑壮阔之感,扑面而来,正是一个「雄」字。嘉峪关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 年),我们知道虽然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出中原,但是对方依然有着强大的实力,成为新兴的明王朝的大患,这就有点像西汉时北方有个强大对手匈奴。明太祖修长城,目前就是在国家的北部构筑防线,虽然长城以外的地方也还是明王朝的疆域,也有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