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河西走廊:莫高窟,踏进西域的起点(第1页)

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驼铃阵阵,走进河西走廊,探寻丝路传奇。

在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条古道的最后一站,让我们走进最著名的古迹:莫高窟。在之前我已经多次提到河西地区石窟营建的背景和选址特点,在上一节也分析了莫高窟之所以出现在敦煌以及可以兴盛一千年的原因。今天我们从敦煌市区出发去莫高窟的话,要先走往东就是往火车站、机场方向的阳关大道,要走十几公里,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那里,有个路口向南,穿过戈壁滩再走十几公里才到莫高窟。

莫高窟外景(耿朔摄)


莫高窟北区石窟(耿朔摄)

这条道路其实是莫高窟成为景点后的路线,而历史上不是这么走,我们看敦煌城南,横亘着的是鸣沙山,主要呈东西走向,东西绵延 40 公里,南北宽约 20 公里,整个山体是细沙积聚而成,当然下部也有岩石,现在所谓「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就是在鸣沙山的最北端,而莫高窟在哪呢?就在鸣沙山最东边,就开凿在鸣沙山东端的断崖上,与此相对应的是西千佛洞,开凿在鸣沙山西端,两个石窟的地质环境情况也非常相似,莫高窟前有一条宕泉河,根据记载过去水量很大,流经西千佛洞前的则是孕育敦煌绿洲的党河,因此莫高窟和西千佛洞所在的点都是河流出山的峡口,它们都是在河谷地带开凿的,符合我之前分析的河西石窟多建在「碧水+断崖」的环境中。

远眺鸣沙山(耿朔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