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粤赣古道: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第1页)

让我们一起从广东韶关出发,前往江西赣州,走一走连接粤赣两省的古道。

离开始兴,让我们沿着浈江水路继续逆流而上也就是往东北方向走,浈江是珠江水系北江干流的上游段,那么到达的下一个县级行政区是南雄市,这是目前韶关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我们走的赣粤古道离开广东前的最后一个县域。

从韶关到赣州(林欣霞绘)

南雄是这条路线上的一个节点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浈江航道从韶关到南雄城区这一段,古代常年通航,从南雄再往江西走,要过梅关道,那么就得在南雄城下的浈江码头上岸,改走陆路往北,所以南雄就是个水陆交通转换的枢纽。不过另外还有一种通往江西的走法,那是从南雄城下码头继续走水路,沿着浈江和更上游的昌水往东走,到达一个叫乌迳镇的地方,那是南雄东部的商业中心,在新田墟码头上岸后,走陆路进入江西信丰县,到九渡水码头后,再次上船,下桃江,入章水,进入赣江水路。

这条「乌迳古道」出现得更早,是客家人南迁的重要通道,但是我们看一下南雄城区以上的浈江,可谓九曲十八湾,并不好走,所以自唐代开辟的梅关道后来居上,就成为此后一千多年翻越南岭,沟通赣粤的主要通道了。但无论哪种走法,南雄城下的浈江码头当年都是相当繁忙的,今天南雄虽然是县级市,但历史上是州、府一级的建制,比如明代是南雄府,清代是直隶南雄州,和府同级,为咽喉要道和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

进入 20 世纪,随着铁路的兴建,货运的分流,特别是 1949 年浈江流域截支流建水库后,浈江上游水源减少,大船不能通行,水道自然就一蹶不振。今天我们在南雄城区,还能看到沿着浈江的一段城墙和几座城门,大约有 1500 多米长,因为防洪才保存下来的,可以走在城墙上,望一望浈江水,凭之做一番想象。

南雄城区现存最重要的古迹是三影塔,它就矗立在浈江北岸。三影塔是六角九层楼阁式的空心砖塔,内有木梯可以登塔,连塔刹在内高度超过 50 米,这座塔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