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伴随着茶香和马蹄声,走上穿越大西南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手绘图(制作/林欣霞)
这一节我们继续在大理巡游,之前我介绍了大理盆地的地貌特征,苍山与洱海共同塑造出这个滇西首屈一指的宜居地区。那么从传统交通路线上看,大理也是一个节点,至少有三条重要的西南地区大动脉在大理交汇:

大理盆地卫星图
一条从东边的昆明、楚雄过来,可以看做是从四川那边伸过来的「五尺道」的延续,那是秦朝的国家工程,从四川宜宾也就是金沙江接纳岷江后始称长江的城市,穿过蜀南山区和滇北昭通到达昆明,这条道路被认为是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采用了积薪烧石的方法开通了此条道路,因路宽五尺,所以称为「五尺道」,这条路从宜宾往北沿着岷江水路可以深入四川盆地的腹地,到乐山、成都。
第二条道路也是从四川那边过来,也可以看作是从成都出发沟通川滇两地的交通线,因为这条路在出成都平原后会经过一个重要的关隘「灵关」(在今天雅安市宝兴县南)而被称为「灵关道」,它经过雅安,在汉源南渡过大渡河,然后进入安宁河平原也就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再经盐源县在今天的攀枝花一带进入云南,再经大姚县、祥云县到达大理。如此,这两条川滇之间的干线就在大理交汇,然后继续向西南延伸,经永平、保山到「极地边城」腾冲后出境进入缅甸,路上要跨过澜沧江和怒江,还要翻越高黎贡山,这条道路在历史上被称为「永昌道」。以上这几条道路就构成了所谓「西南丝绸之路」的主干网络,也有人称「蜀-身毒道」。这在汉代已经建设完成,是汉帝国中央政府控制西南地区,连接南亚次大陆的重要举措。
再有一条路线就是我们本期专栏的主角「茶马古道」,它从南边的普洱、临沧过来后,通过大理再往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