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从广东韶关出发,前往江西赣州,走一走连接粤赣两省的古道。
十年前在徒步行走梅关古驿道的记忆非常深刻,不仅因为七月的暑热难耐,也是因为在梅关两侧看到的不同风景,脚下是横竖绵延几百里的茫茫南岭,记得更早的时候,我坐夜班火车,躺下的时候开始钻山洞,一觉醒来发现还是在光亮与黑暗之间切换。南岭两侧的景观气候大不相同,南枝落尽,北花始开,岭北竹稍闻风,岭南芭蕉听雨,往北依然是大小山岭相连,直抵我皖南的家乡,而往南则迅速倾斜下去,滑向珠三角和辽阔南海,因而南岭既是地理上,也是心理上的重大分界。

从韶关到赣州(林欣霞绘)
我往北继续沿着古道而行,走下梅岭,前方是江西大余县,属于赣州,梅岭古道北端的终点,从那里可以行船章水。
大余的旧称是「南安」,过去是南安府所在,和南雄一起扼守梅关道的两端,地位比一般的县要更为重要。说到南安这个旧地名,大家会想起什么吗?是不是——南安杜太守之女杜丽娘,多么熟悉的段子。原来汤显祖也走过梅关道,传说在登岭之前,他曾在南安驿馆小住,游览了南安府衙的后花园,见到了牡丹亭和大梅树,也听说了太守之女的离奇情事,才有了动笔写作《牡丹亭》的灵感。
当然根据学者的研究,汤显祖是在更早出现的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基础上继续的创作,但梅关之行的影响还是在剧中留下了痕迹,且看这些台词:
「望断梅关,宿妆残。」(第十出《惊梦》,杜丽娘语。)
「我柳梦梅秋风拜别中郎,因循亲友辞饯,离船过岭……一天风雪,望见南安。」(第二十二出《寄旅》,柳梦梅语。)
从大余县城东边章水上的东山大码头,我们再次上船,这座昔日相当繁华的码头,如今还留存河坎、台阶、石碑等在内的清代遗存。顺流北上,就此进入赣江水系,经南康就到了本次旅行的终点,赣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赣州。江西的地级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整个赣南地区只有赣州这一个地级市,由此可见它地位的重要了,毫无疑问它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总面积接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