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圣墓教堂,还是在一个仪式上,还" />

第 32 节 一个人的伦勃朗光

还是在圣墓教堂,还是在一个仪式上,还是拿着经书唱经的教徒。

圣墓教堂,我之前很多次提到这个地方:不只是教徒们的圣地,也是我这个摄影记者的圣地,因为在这里我总能找到我所需要的光线和所需要拍的人。

他们手持蜡烛照亮经书,也照亮了他们的脸,我在不远的地方,可以有时间慢慢对焦、构图、等待时机。在唱经的间隙,这位教徒抬眼看了一下周围,我在这时候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屏幕上回看的时候,看到那一点弱弱的烛光照亮了他的脸,将他的面部表情显露出来,整体的环境昏暗,只有他的脸是亮的,这让我想到了伦勃朗的油画。

他们在专心地唱经,并不知道,其实他们每天都是生活在这样油画的场景中,不管是教徒还是游客,在圣墓教堂的独特光线中,随时可见一幅幅精彩的油画。

很感谢教堂的建设者,并没有把它建成欧洲的那种气势恢宏的教堂;那些教堂的内部和外部都非常美丽或者奢华,对称式的结构、整齐的座椅、精美的壁画……这些在圣墓教堂中很难寻觅,但是如果仔细地去观察,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十分考究。

在某个昏暗的角落,也许会看到一幅精美的画作;在耶稣墓室,能看到精致的银质烛台;走过一扇小门,能触摸到石雕的细致花纹……就是这样的一座教堂,外面看起来普普通通,里面却大有乾坤。

正如刚才所说的,教堂的采光也是非常讲究的:耶稣墓室正对着的屋顶没有壁画,而是开了一个圆洞,每天正午的阳光正好能直射在墓室之上;在其他时候,射入教堂主厅的光线也成了这里的主要光源,神圣而神秘。

至于下面的人们,则用蜡烛表示对上帝的虔诚。他们点燃的蜡烛像是照亮了我们所在的人间,相比于天上射入的光线,更多了些温暖。

之前在耶稣受难处所拍摄的流泪的女士,也正是蜡烛的微弱光线照亮了脸上的泪痕。这次,这位在读经间隙抬眼看周围的教徒,他手里的一根蜡烛,就把他放进了一幅油画中,放进了一幅好像伦勃朗的油画中。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