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一般情况下,当细胞死亡数达到总量的 20% 时,人就会死亡。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细胞的生命周期基本固定。比如血管的内皮细胞 1 天就会死亡;胃黏膜细胞 3~5 天更替一次;肺表面的细胞寿命是 2~3 周;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细胞 28 天左右就要换新;肝细胞能存活 150 天左右;心脏细胞更新速度要慢很多,大约需要 20 年;而大脑细胞一生一世不再更新。
所以,人的一生中,体内大部分细胞都在不断更新,通过再生来修复损伤,这一生就是一个细胞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而生病的本质,就是细胞损伤的速度超过了细胞修复的速度。
去除遗传(如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外因(如来自他人疾病的传染或者车祸、灼烧等造成的外伤)等先天和不可抗因素,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细胞损伤,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细胞修复呢?
答案就是不健康的心理或者不合理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
我们最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抑郁症、气管炎、哮喘、慢性肾病等疾病,都是由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医学工作者将这些疾病统一归类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
治疗慢病的医疗花费大,死亡率、残疾率高,比车祸、战争造成的死亡和残疾人数还要多得多。据统计,中国每 5 人中就有 1 人确诊为慢病患者,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 85%。
多年来,很多国家都在想尽办法阻止慢病的发展,其中最主流的方式就是对抗疗法——血压高了用降压药,血糖高了用降糖药,肿瘤长出来了切除,哮喘用抗哮喘药,等等。结果呢?钱花了,罪受了,人还是走了。得慢病的人越来越多,无法预防;慢病患者的病越来越严重,无法治愈,究竟是为什么?
治疗方向错了——这种对抗疗法以前是用来针对外来因素给人体造成的疾病。例如外伤,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常采用止血、抗炎、抢救和预防接种等方式,但并不适用于慢病。慢病是行为方式错误造成的,矫正错误行为才是根本。
当一个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时候,一根又一根抽着烟感觉自己像活神仙的时候,无限制追求美味而乐此不疲的时候,熬夜加班加点创造人生辉煌的时候,健康状态正在一点点偏离正常轨道。此时会出现一些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正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