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人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 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克,薯类 50~100 克。
为什么摄入量会有这么大的跨度?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人们的劳动强度也不一样。国家统计局 2014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53.73%,也就是说农村和城市人口基本上各占一半。再加上环境不同、工种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等因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自然也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指南给出的摄入量跨度很大。
我们平时吃饭,不但每顿饭都要有碳水化合物,同时还要做到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
白米、白面中的淀粉含量较高,同样 100 克,米面的淀粉含量是薯类(土豆、山药、芋头等)的四倍,是豆类(赤小豆、芸豆等)的近两倍。
体力劳动者应该多吃一些含淀粉的食物,面条、馒头、米饭都很好。但是运动量一旦减少,就要立即改变主食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淀粉的摄入。
我诊治过一个男患者,67 岁,血糖高,血压高,吃过不少药。他很胖,尤其是肚子很大。他不喝酒,不吸烟,天天散步,但是效果还是不太好,最后被女儿拉到营养科来咨询到底应该怎么吃。
我首先还是先做营养调查,了解他平时的饮食习惯。
他每天要吃 2~3 顿面条,将近 500 克(1 斤),早上喝粥,很少吃粗粮;肉一天大概 50~100 克,蔬菜一天不到 250 克(半斤);基本不吃水果,不喝牛奶,很少吃鱼。
很明显,这位患者的营养严重不平衡,碳水化合物和盐吃得太多,而蔬菜、水果吃得太少。
通常我们在辅导患者饮食时,都是先找到患者不好或者不对的习惯,然后劝其改正。
这位患者一听要停掉面条,急了:「我从小吃面条长大,每天早上都喝粥、吃咸菜,习惯了,吃别的吃不下去。」
我问他:「您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生活?平时喜欢做什么?」
「我一直干农活。这几年我们的农田被收购了,政府安置我们搬迁,住到楼房里。虽然住着大房子,但是我感觉挺憋屈。我喜欢在农田里干活,现在没活干了,没事就打打牌,平时还喜欢做做饭。我做面条的手艺一直很好,每次我们家来人,我都要给他们露一手,做各种各样的面条。」说到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