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这是乳糖不耐症的表现,是因为身体里缺少乳糖酶。有人会理解为,这是对牛奶过敏吗?并不是,乳糖不耐受不是疾病,也不能算对牛奶过敏。
牛奶里的乳糖通常是这样消化分解的:牛奶里的乳糖进入小肠后,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吸收到门静脉中供人体利用。乳糖不仅可以提供能量,还可以促进人体吸收钙。
人在儿时一般都不太会缺乳糖酶,一个婴儿每天可消化乳糖 30~40 克。但随着年龄增长和长期不饮用牛奶,体内的乳糖酶含量和活性就会逐渐下降乃至衰亡。
据调查,东方人乳糖不耐受的比率比较高,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可能与遗传有关,乳糖酶基因表达不足。
第二,长期没有接触牛奶。一个孩子出生后喝母乳,母乳里也有乳糖,那时候孩子可以耐受,而且大多数家庭在母乳不足时给孩子喝牛奶,也可以耐受。中国的传统习惯是断奶之后不再接触牛奶及奶制品,早晨习惯喝粥。长时间不接触乳糖,慢慢地,肠道乳糖酶的活性就会降低。
如果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先了解一下奶类和奶制品,同时关注一下里面有没有乳糖。
常见的奶类有牛奶、羊奶、马奶等鲜奶。将鲜奶进一步加工,可制成各种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炼乳、奶酪等。
奶粉是液态奶经消毒、浓缩、干燥处理而成的,其中对热不稳定的营养素略有损失,奶粉中的蛋白质较易被人消化吸收。奶粉储存期较长,食用方便,但是奶粉里面有乳糖。
酸奶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乳糖被分解形成乳酸,这样酸奶中的乳糖就消失了,其他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变化。因此酸奶更适宜于乳糖不耐受者、消化不良的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食用。
奶酪又称干酪,是在原料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或凝乳酶,使蛋白质发生凝固,并加盐、压榨排除乳清之后的产品。制作 1 千克奶酪大约需要 10 千克牛乳。奶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奶酪中的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
2
是鲜奶的 7~8 倍。在奶酪生产过程中,大多数乳糖随乳清排出,余下的也都通过发酵作用生成了乳酸,因此奶酪非常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
简单来说,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这样做:
第一,选用低乳糖或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