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节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汤保养(第1页)

我国地质条件很复杂,地形也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山区多于平地。

山区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以上。据统计,全国山地约占 33%,丘陵约占 10%,高原约占 26%,平原约占 12%,盆地约占 19%。我国不仅多山,而且多高山,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山脉,很多山峰海拔都超过 6000 米。

中国四大平原有三个在东部,只有关中平原在西北地区。东部平原气候温暖,水源充沛,而关中平原寒冷干燥,所以各地都有适合自己当地人生存的法则。比如说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气候湿冷,这种气候导致汗液排出困难,使人经常烦闷不安,还易患上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而吃辣可使人浑身出汗,又可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当地人的健康极为有利。山东、江苏北部、东北平原、内蒙古地区气候干燥,冬天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有暖气,如果也是无辣不欢,就会火上浇油,面部红疹层出不穷,口腔溃疡迁延不愈,而且脾气会变得火暴。

生活区域不同,饮食调理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如山区人缺碘,容易患「大脖子病」,应该适当多摄取含碘的海产品,也可以吃加碘盐,像四川的火锅或者麻辣烫中就经常出现海带的身影,这是个很聪明的办法;气候干燥的西北平原,则应多吃温润的食物,少吃辣椒;对于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温度要比山区高,所以要多吃蔬菜、水果。

尊重当地的饮食习惯,从个体到环境整体考虑自己的饮食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流行和口味,不要人云亦云,才能做到吃对少生病。

例如,北吃肉,南喝汤,这是中国人过去的传统习俗。不过现在,南粤地区的煲汤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饮食,传播到了大江南北。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方人,从过去不喝汤,到现在也学会了饭前喝汤暖胃;南方人更是把汤的做法、食材种类、喝汤时间等细节,演绎到了极致。

近几年来,总是有人说喝汤对人体多么有好处,多么滋补,电视里有很多大师侃侃而谈,甚至还现场制作汤品供大家品尝。

我每次看到这种节目就非常着急,广东人喜欢喝汤,有它独特的地域因素,而让北方人都像广东人那样喝,是会出问题的。

先搞清楚人为什么要喝汤。

肉类(畜禽类和鱼类)加上配料经长时间煲制,会有不少营养素溶入汤中,比如游离氨基酸、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盐及微量元素。但是从营养成分的浓度来讲,肉还是比汤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