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以前,由于当时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普遍处于温饱,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人们需要健康饮食方向的指导。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首先要保证粮食的供应(每人每天 300~500 克),同时明确将食物分成五大层,每一层所代表的营养素不一样,尽量每一层都吃到,保证食物多样。
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保证蛋白质的供应。此外,建议食量应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适宜体重,且清淡少盐,饮酒限量,食物要保持卫生清洁,防止变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1997)

1997—2007 年,这个阶段人们生活条件开始有所好转,许多人开始吃西方食品,面包等精米精面制品开始增多,但人的运动量却越来越少,各种各样的饮料充斥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人们的饮食中蛋白质缺乏仍然存在,维生素 A、铁和钙的缺乏非常普遍。因此 2007 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 1997 年的基础上修改了一些内容,比如:粮食总量有所减少,并鼓励吃些粗粮;牛奶摄入量建议大家增加到 300 克;肉类和鱼虾类的总量基本没变,但是希望大家增加一些鱼虾类,水果的建议摄入量也比 1997 年增加了一倍。1997 年以前人们的运动量比较大,而这之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便利,高血压问题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里增加了每日食盐量不要超过 6 克,并且提出来需要增加运动量,要每日步行 6000 步,做到吃动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2007)

200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