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自我觉察:你真的了解自己吗?(第1页)

欢迎来到中阶的课程,中阶开始之后,我们会进行一些具体能力的学习。

这一讲是自我成长模块中的第二个关键能力:自我觉察力。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候:

和朋友相处时,自以为大大咧咧的你被形容成「多愁善感」。

选择专业和工作的时候,你感到迷茫,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而有时,突如其来的失去可能让你一下顿悟自己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你有想过,你真的足够了解你自己吗?你会真正地觉察自己吗?

那我们就来说说自我觉察。

因为内容比较多,我会分为两节课进行分享,第一节是认识自我觉察,第二节是学会自我觉察。

今天这节课我会跟你说说,为什么你要自我觉察,什么是自我觉察,它有哪些类型,自我觉察过程中的两大误区,三大盲区,以及一个自我觉察力低的人会有哪些特点。

学完这节课,你会对觉察自己这件事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自我觉察的重要性

好,在开始了解什么是自我觉察之前,我们先讲一讲,为什么你要自我觉察?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人生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自动驾驶」,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大脑会根据我们过往的经验,或者社会的共识去自动地选择你的行为。这种惯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举个例子,在选伴侣时,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那个物质条件更好的人。

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叮嘱,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的共识:物质条件可以保证生活的无忧。

然而有时候,这种选择和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并不相关。

婚后,他们的伴侣可能因为工作太忙而缺失了情感上的陪伴和对孩子的教育。

他们虽然按照自己的标准选择了合适的人,但却生活得并不快乐。

这些人可能会困惑,我的伴侣究竟适不适合我?

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对自己喜好真正的了解,对伴侣的隐性需求。

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还有对家庭的陪伴。

如果没有仔细觉察过这些期望,婚后就会遇到这样的痛苦。

而这个时候,我们重新选择伴侣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你现在也可以想一想——「我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困惑?而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