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自我觉察:六个方法帮你认识自我(第1页)

今天我们会继续学习自我成长模块中的第二个关键能力:自我觉察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现在应该知道了,自我觉察是什么,自我觉察过程中的两大误区,三大盲区,和自我觉察较低的人的特点。

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粉丝的留言,说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还算挺了解自己的人,但听了课才发现,原来一不小心已经陷入了对自己的误解中,到底要怎么提升自我觉察呢。

那么我就来继续讲一讲,自我觉察的一些具体方法。

错误的自我觉察方法有哪些?

在讲如何正确提升自我觉察前,我们先来说说,错误的自我觉察有哪些?

首先是三种错误的对内自我觉察。

经常会有人问,自我觉察是不是就是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呢?

其实并不是,这是对内部自我觉察的第一种错误的认识。

「思考自己」与「了解自己」之间可能并不相关,甚至负相关。

也就是说,反思自己并不会直接提升我们的自我觉察;甚至有时候当你对自己的思考越多,你可能对自己就了解得越少。

因为,思考总是在理性层面,而觉察真实的自己常常需要依赖于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第二种错误方法是反刍思考。

反刍思考它说的是一种带着负面的情感去反复咀嚼过去的事的状态,过多地关注在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上。

对此你需要特别警惕,自我觉察并不是去一味地苛责过去的错误,而是应该带着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接纳自己。

不然你会更难看清自己,并进入一种消极的状态中难以自拔。

第三种错误的自我觉察是,你可能会习惯性地问自己为什么,去找寻想法、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动机,认为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

但其实,当你在问自己为什么的时候,可能会陷入不自觉给自己强找理由的陷阱。

所以,最有效的其实是多问「是什么」,多问问我现在感受到的是什么?我在想什么?我正在做什么?

除了我们说到的对内觉察的三种错误方法,在对外自我觉察上,常常也会有以下两个误解:

有的人觉得,我们能从亲近的人那里得到对自己最准确的反馈。

但事实恰恰相反,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往往抗拒向他人传达关于他们的负面信息,你最亲近的人往往也是最不愿意和你分享这些负面观点的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