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将谈到成长分别力中的第一个关键知识点——与父母分离。
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会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与自己的家庭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也许是你离开了家,去另一个城市读书,住进了宿舍;
也许是你毕业后开始工作、租房、养活自己;
……
在独立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来自爸妈的阻挠?
今天就来说说与父母分离这个话题,来了解一下人一生中与父母有几次分离?什么是成年期的「独立自主」?为什么你需要独立自主?又要如何做到?以及在独立的过程中,如何去建立与家庭的边界?
听完这节课,你就会对如何与父母分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这件事,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生中与父母的三次分离
在你的一生中,一般会经历三次和父母重要的分离。
第一次是你出生的时候,随着一声哭声,你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你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身体。
第二次,是在三个月到三岁左右,当你第一次咬妈妈的时候,你在心理上和妈妈分离了,你意识到你和妈妈是两个人。
而第三次分离,一般发生在步入成年时。
你会从家庭中独立出去,开始自己一个人工作生活,建立自己的家庭。至此,你完成了与父母的第三次重大分离。
成年期「独立自主」的评判标准
然而,完成三次分离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了。
那什么是独立自主呢?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的:它指的不仅仅是你脱离了父母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你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都实现了自主,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完成分离
第一个方面,你完成了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建立起了清晰的边界。
其中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在没有独立前,你的行为都是由父母来负责的。
而在独立的过程中,你会慢慢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比如,如果你在工作上犯错,那么你就需要自己为造成的后果买单。
而如果没有完成和父母的分离,你就仍然会在生活上和父母纠缠在一起,就很难脱身投入新的感情和关系,建立家庭。
比如,有些人虽然成年很久了,但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上依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