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是亲密关系模块中,关系维持力的第一个知识点——安全感。
昨天,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讲到,她时常会不受控制地担心自己的男友会被「比自己更好的人」抢走,总是想要查看男友的手机,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行踪,这也使得两人陷入频繁的争吵。
在这段关系中,不只她时刻感受着不安、痛苦,男友也因为她的敏感和猜疑而倍感疲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时刻,也许你也像她一样在关系中饱受折磨;
又也许你因为缺乏安全感,开始逃避恋情;
在这一讲中,我会和你共同探讨,安全感究竟是什么?
安全感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在感情中感到不安,最后我会应对不安全感的实用方法,帮助你在生活中更好地拥有积极的心态。
希望在听完这节课后,你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更多安心和幸福的感受。
什么是安全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安全感呢?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明确了安全感的定义之后,我们再来澄清几个对亲密关系中安全感的常见误解。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安全感究竟是什么。
安全感≠外在安全
我要讲的第一个误解是,把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等同于外部的安全。
外部的安全,它指的就是你确信自己所在的外部环境是可以信赖的,你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具体来说,他们也许是可以稳定居住的房子、有着良好的安保水平的社区,不错的经济实力、健康新鲜的食物,等等。
当我们评判关系中安全感是否充足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就会带入这些外部的安全,但是如果你们的关系仅仅拥有这些来自外部的安全舒适,并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
没有唯一标准,只有自己可以定义
第二个理解误区是,你也许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是有统一标准的。
举个例子,当你在评估自己目前的关系安全感是否足够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去和别人比较?
你会向身边的朋友询问, 「哎,你的另一半是怎么对你的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