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二十年前的案子与陆鸣的关系,徐能有些不自然。「这六起变态碎尸案都发生在南临,当时国内的刑侦技术远不如现在,城市里也很少能有监控探头覆盖。所有的案件都是以受害人尸体的不同部位被抛弃后,我们才能发现。这个连环杀手来去无踪,我们几乎一点线索都没有。」
「当然我们也有做别的尝试。专案组引入了心理侧写,通过前面几起案子,受害人的死亡方式、尸体特征、抛尸方法这些方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形象进行了还原,总结出了几点凶手可能的特征,试图以此去寻找可能的怀疑对象。」
毕羽听上去觉得有些玄乎。「心里侧写在现在应用比较广泛,准确性也更高,但也不像文学作品里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不过如果老徐你还记得一些,可以先讲出来我们一起看看。」
「心理侧写的结论认为,凶手年龄在 30 岁到 40 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不低的社会地位。从行凶到抛尸的过程中,凶手十分冷静,没有留下任何破绽,说明凶手不仅性格稳定,心思缜密,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是家庭正常、社交正常的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人,很容易被辨识出来,正常的社会属性更有利于掩饰凶手的身份。
而从分尸的手法看,凶手不仅具有医学或者手术背景,更有偏执型人格的心理障碍和严重的强迫症。这源于尸体被分成的肉片过于精细,不是强迫症到极致的人,不可能这么细致地处理尸体。」
徐能描述里的每一条,都如同为陆鸣量身定制一般。虽然父亲的过去,基本靠陆泽言从亲朋好友那里挖空心思地打听,加上自己成年后一点一滴的调查拼凑而成。但这些对于凶手形象的揣摩在陆泽言看来,确实与陆鸣的情况高度吻合。
「你们用当时十分不成熟的心理侧写技术,做了一个粗陋的结论。然后『按图索骥』,寻找和你们这个结论能够扯得上关系的人。然后发现我爸爸刚好能被你们这个框套进来,所以他就成了你们怀疑的对象。」
「不全然是这样。凶手抛尸的地方,多在闹市,附近有大量人口聚居,我们一直在各个抛尸地点附近走访。第六起案件云萌萌案发生后,根据附近一个小卖部店主的回忆,在装有碎尸肉片的塑料袋出现的前一天,曾经有一个中年男子到店铺里买烟。因为那种烟是国外生产的,口味也和当地出产的香烟差别很大,很少有销路。突然有人来指名道姓买这种冷门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小卖店店主的描述,他还看到那个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