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课程就进入到新的章节中。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正式开始学习如何获得用户增长变现的相关知识、方法以及企业在用户市场新趋势中获得增长的底层逻辑。
从 1999 年至今,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我们经历了流量红利暴涨的时代,也经历了从用户增量市场,到用户存量市场的转折。而在这商界英雄辈出的 20 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历经了 PC 时代的邮箱、电商、门户网、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的诞生;又见证了无线时代的视频、团购、O2O、新零售、知识付费、短视频、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的崛起。
根据 CNNIC 数据,从 2009 年~2019 年的 10 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近乎 3 倍,达到 8.02 亿。在这个水涨船高的增长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互联网独角兽:美图、Keep、小红书、喜马拉雅 FM……这些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浪潮中,凭借 2014~2015 年资本的疯狂涌入与催动,成为了现象级独角兽。
然而,这些迅猛成长的现象级独角兽,一方面收割了大量的用户,画出了一条用户数量猛增的上升曲线;而在另一方面,却在用户变现盈利的财务数据上,画出了一条缓慢增长甚至不增长的曲线。两条曲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并没有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圈到足够多的用户,就能获得更多的盈利与收入增长。
而画出两条相反曲线的公司中,就有我们熟悉的「Keep」,这个收割了近 3 亿用户的准独角兽公司。从 2015 年~2019 年,王宁和他的 Keep 公司的商业化变现之路走的一直很曲折,从图中,你可以看到从 2015 年~2019 年之间做的商业化变现的多次尝试。
(如下图:)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王宁和他的 Keep 一直没有找到一条理想的商业化变现之路呢?我们先来看下 keep 的几次商业化变现尝试,和发生的遭遇。
早在 2015 年底 KEEP 的创始人王宁就表示:「电商业务的成败将决定 Keep 的生死。如果 Keep 在 2016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