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盒马打通用户的线上与线下的消费场景后,就突破了传统海鲜超市只能服务线下客户的局限,这也意味着盒马的交易结构,打破了传统生鲜超市「坪效=线下收入/店铺面积」的交易结构。
而传统生鲜超市的销售额和店铺面积正相关,即使天天人满为患,带来的单店收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天花板。要增加销售额,只有增加店铺面积,而增加店铺面积就意味着需要增加租金、管理人员等成本,这是一个死循环。当打通用户线上与线下的消费场景后,盒马的交易结构就变成「坪效收益=(线上收入+线下收入)/店铺面积」。
在盒马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打通的,交易结构下,如果做到线上销售额能与线下相同,就意味着盒马鲜生单店的总体收入可以翻倍,如果线上和线下销售额的比例能做到 2∶1,那么,同样的店租所产生的收入,将会是原来的三倍,这就是盒马要求用户必须通过盒马 APP 来买单,实现线下往线上导流的最终目的。
据盒马 CEO 侯毅透露,盒马鲜生用户的黏性和线上转化率相当惊人,营业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铺线上订单占比已超 50%,而盒马鲜生在上海的第一家实体店,线上占比甚至已达 70%,即线上是线下的 2 倍以上。
在盒马前端的销售实现效率的翻倍,是离不开盒马的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的,盒马实现了一套供应链体系能够同步服务线上+线下的销售端,并实现门店 3 公里半径内 30 分钟完成配送。
为了打造高效的供应链,盒马采用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采用前店后仓的模式,让线下商品离用户更近,更有即得性。
第二个办法:让物流变得更快。通过增加物流速度,用物流速度的快来对冲商品与用户的物理距离。
整个供应链服务流程我在这里和你简单描述一下:当用户在 App 下单后——订单数据抵达盒马鲜生的数据库——卖场拣货员收到信息后立刻行动起来,用电子扫描枪识别食品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开始拣货。前店后仓的模式,让盒马的拣货员能够在盒马超市中,快速地获得品类的商品,不需要为线上用户再设置独立的仓储与冷链体系,降低供应链的管理与运营成本。从用户下单到把商品装车,只需 10 分钟。
那盒马的「30 分钟送到家」中剩余的 20 分钟呢?
这 20 分钟就是快递小哥把商品送到用户家门口的时间。为了确保在 20 分钟内必须送到,盒马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