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力缺失症」,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又一常见病、流行病。主要表现是干什么都提不起神,没精打采的,与抑郁症有点像,但还没有严重到给戴上抑郁症的帽子。显然,这是一种比「学习兴趣丧失症」更加严重的「学习病」。但好在「学习兴趣丧失症」患者一旦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迅速恢复学习状态。况且,有些同学尽管没有从学习中找到多少乐趣,但仍在咬牙坚持,会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坚持苦学。
可如果没有学习动力,那就是从心底里不想学了。曾有一线教师跟我说过,最怕的,就是这种学习没动力的学生。
学习动力,就好比是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坏了,这辆车可就歇菜了。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学习动力的重要性,《论语》中谈及人生那段很有名的话,就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段话,第一句是什么?十五有志于学嘛。志,指志向。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习动力吧。为什么而学嘛。在古代,为了让子弟有志于学,有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官方的「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另一套,是民间的「三有」系统。即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官方的学习动力系统,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换个说法吧。比如从「修齐治平」,换成了毛泽东时代的「为了解放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再换成后来的「为了四个现代化」,等等。民间的「三有」系统,时至今日也仍有市场。比如,从华北油田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的郑中华同学说:
有时候我晚上睡不着觉,我也想这些问题。后来我在内心里做了一个剖析,发现名誉、地位比金钱对我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因为从电视上或者从其他方面看到前呼后拥的这种场面,非常自豪的一种场面。我就逐渐萌发了「人前显圣,傲里奇尊,荣归故里」这十二个字吧。我觉得用这十二个字最贴切了,能够表达出我的一种心情。
这位同学说,这就是他的「人生理想」,说白了就是想当官吧。他说,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亲母亲,都非常支持他这个想法。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农民家庭考入北京大学的李秦同学也说:「坦率地说,我觉得农村的教育观念更多的还是学而优则仕。」
然而,如果一个学生对官方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感兴趣,对民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套学习动力系统又没感觉,那么就只能是慒懵懂懂地学,不知道为了什么学,这就很容易患上「学习动力缺失症」了。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动力方面出现了问题,真的是如同患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