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指投资増加,物价上涨,但经济却衰减甚至倒退。借用到学习上,就是指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金钱逐步增加,考试平均分、录取线也在逐年攀升,可学习成绩却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这种现象,在中学,尤其是高中,甚至在重点高中,尤为普遍。不少同学会为此焦虑:为什么勤奋换不来好成绩了?同时,令不少家长和教师不解的是,为什么有不少好学生,会患上「学习成绩滞胀症」?这些好学生知道用功,心里也急,可就是学习成绩无甚起色。
在学习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成绩滞胀症」的病因相当复杂,拿中医打比方,有实症,有虚症,有阳盛阴虚症,有虚火上升症,尽管表面看孩子们的表现都是分数停滞不前,但背后的原因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或许与这个「滞胀」的点,可以表现在多个分数段上有关。可以表现在中等分数段,也可以表现在较高的分数段。也就是说,这个病的患者,有中等生,也有优秀生。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宜一刀切,不说一人一策吧,但也应更有针对性才行。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下治疗「学习成绩滞胀症」时的几个方法:
方法一:「死抠」概念法。
查看「学习成绩滞胀症」患者的考卷,觉得概念等还是掌握得不到位。说不到位,是因为尽管他们能把概念背下来,但仍然「没吃透」,稍稍问几个为什么,就不行了。这么个状态,怎么可能提分呢?现在的考卷中,还有几道题是靠背就能拿分的送分题呢?不都是那种转了好几个弯,得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拿分的题吗?怎么办呢?别无他法,只有死抠。
比如,可以跟学习语文一样,对概念进行字词分析。课本上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课本上是这样定义的: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这个概念中,「化合物」和「或」字是关键字词。由概念可知,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或混合物。抓住了这一点,在做那种判断题时,才能拿到分。比如铜和食盐水都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因为铜是单质,食盐水是混合物,都不是化合物。只有这么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死抠,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概念。概念学扎实了,怎么考都不出错了,才有望提分。
又比如,概念,尤其是理科概念,一个字都不能错,错了,要不这道题得不到分,要不还要扣分。比如把「木炭」写成「木碳」,「溶解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