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第1页)

说到预习,我知道有一些老师和专家反对小学生预习,理由是这样上课时就会嚼吃过的馍,没有兴趣了。但即使是这些老师,也不反对上中学后,甚至是在小学高年级,就一定要学会预习了。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功课难了。网上不是有个段子吗,说小学 1-3 年级家长最嚣张,张牙舞爪的,题都会呀。小学 4-6 年级家长最茫然,不知所措,题已有点弄不明白了。初中家长最淡定,题已是半会不会了,不谈定还能咋地。高中家长最卑微,已是完全蒙圈不懂了,没有发言权了,能不卑微吗?

预习能提分吗?当然能。说白了,你预习学了一遍,上课又学了一遍,等于是学了两遍,比那只学了一遍的,怎么也得强点吧?

去看教育专业刊物的话,你会发现那种建立在问卷调查之上的文章不少。或许是因为这种文章好写好发吧。比如,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就曾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校高一 100 名同学(50 名男生,50 名女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认定预习后听课效果好,2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有 2%的同学认为不预习好。

高中是如此,初中也一样。《决胜中考:从后进生到中考优等生的九大步骤》一书的作者胡条仙女士说,她们家儿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着预习,到初二时,年级排名就从 100 名开外提高到年级前 50 名之内了。预习,是她们家儿子成绩后来居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举措。

小学也一样。我曾去过河南省某贫困县一所基层小学,那儿的老师告诉我,他们通过狠抓落实预习这一环节,在师资、生源均无变化的情况下,学校整体水平大为提高。

预习对提分这么有帮助,但令人遗憾的是现状并不理想。有专家对广西桂林市、南宁市 5 个初一重点班和 4 个初一普通班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还是知道预习的好处的,但大部分同学却又没有掌握好的预习方法。只是泛泛地翻下课本,不做标记,不做习题。用专家的话讲,就是预习「方法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很多同学尽管进行了预习,但只是形式上的和被动的预习,没有发生实质上的预习。」预习没有落到实处,自然也就达不到提高成绩的目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些办法,让预习落到实处呢?

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敲黑板了,金句又来了:预习能落地,分数必上天!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让预习落地的方法:

第一,因科而异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