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 年 12 月 7 日,是一个看似很平常的星期日。晚上九点,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正在别墅中用晚餐,陪伴他的是两个美国人:驻英大使约翰·怀南特和特别代表艾夫里尔·哈里曼。这时,无线电收音机里的一条爆炸性新闻使得席间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日本在夏威夷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对美国发动了袭击。
几乎同时,一个工作人员走进来说:「十分确实。我们在外面亲自听到这个消息。日本人已经袭击美国人。」丘吉尔立刻起身走到办公室打电话:他要亲耳听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向他证实这件事。
两三分钟后,电话接通了。丘吉尔问道:「总统先生,这件关于日本的事是怎么一回事?」
「十分确实。」罗斯福回答说:「他们已经在珍珠港向我们进攻。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
放下电话,丘吉尔不禁心潮澎湃。他想起了三十多年前英国政治家爱德华·格雷对他说的一句话:美国好像是一只巨大的锅炉。一旦在它下面生起火来,它就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所以,美国一旦同英国并肩作战,丘吉尔便坚信一点:我们赢定了!于是,他因为「心中充满了并且洋溢着感情与感想,所以睡了一个得到拯救而心怀感激的人所睡的觉。」可想而知,这一觉睡得多么香甜、踏实。
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了丘吉尔的预判完全正确。
(一)1939 年二战爆发,美国为何等了两年才参战?
要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先要把美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弄清楚。
这个政策,是美利坚合众国最重要的缔造者、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提出的。
通俗地说就是:欧洲的事儿咱们少掺和,利用美国远离欧洲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机遇搞建设,「闷声儿发大财」。
有人把这套政策称为「孤立主义」,还是挺形象的。
可是欧洲国家实在不争气,这仗不仅打起来没完没了,还越打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刚刚二十年,又急不可待地打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一次,美国人实在没兴致去管闲事了,他们通过了一个又一个中立法案,对交战国实行军火禁运,自己则当起了看客。
然而,有一个人心里明白:美国人的太平日子,过不了多久了。这个人,就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深知,在这场全球战争中,已经步入世界强国行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