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很少回忆什么,年轻的时候希望时间快一点,总觉得世界很精彩,想早点看到,哪有心情去回忆什么。
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还没上小学的女儿有一次因为下午睡着了,醒了之后竟然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他觉得白天时间太短了,还没玩就黑了,无法接受自己没注意睡着了。
因为这个心态,便很少回顾,后来才发现有太多的艺术都是来自对过去经验的描述。
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便是在描写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舒曼《童年情景》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由钢琴小品组成。舒曼将自己的记忆,那些曾经的故事送给了后来的妻子。在音乐故事里,到处都是他们儿时在一起的影子。童年情景,13 个小曲,没有一首是过分煽情的作品,我觉得他没想打动谁,只是告诉对方:我们在一起很久了,在我的生命里,已经不能没有你。全篇没有一个爱字,只是简单的陈述,却是最动人的情诗。
不同的经历会有不同的表达,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名叫「梦幻曲」,它是舒曼《童年情景》套曲中的一首,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一个 28 岁的年轻人写给自己喜欢女孩的音乐情书。虽然是情书,但写得很冷静,加上反复,梦幻曲一共就只有 32 小节。32 小节每四小节为一句话,每句话都以同一种模式作为开始。
就是这样向上拱起的旋律被重复了 8 次,舒曼似乎迷上了这种表达,但是除去 A 段有反复之外,各位注意一下每句话的尾声,你会发现,音乐从同一个地方开始,却有着不同发展与结尾。
作曲家好像在试图告诉聆听者,在未知的生活里,只要有她在,每一件事情都是美的。
可能太悠扬,太唯美了,我们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会被旋律所吸引。但这个作品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聆听而创作的。
克拉拉是何许人?舒曼老师的女儿,是当时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连李斯特都要写作品送给她,是送给她,让她去弹。
事实上她比舒曼的钢琴水平还要高,所以童年情景中所有的曲子都是送给卡拉拉去弹奏的,因此只有当你演奏这个作品的时候,才会明显地发现,这部作品可不是一个旋律,有 4 个旋律融合在了一起。而且对话无处不在。
在无论在一个旋律中,还是不同旋律之间,我们都能听到彼此的交流,可能对聆听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好听的曲子,但演奏它的人心里却非常清楚,他们不只是弹出声音,还要用手指破解音乐中的密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