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节 《恰同学少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故事(第1页)

同学们一定都知道毛泽东是我们国家的开国领袖。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摆脱了列强的欺压,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毛主席的伟大领航与艰苦奋斗。

有关毛泽东和他革命生涯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我们今天这本书的内容,则是着重于他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求学时候发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身为伟人的他,有着怎样不同的经历。

本书的作者黄晖是一位杰出的编剧,曾经获得过飞天奖。他写了很多和毛泽东有关的红色题材故事,并拍成了电视剧。除了这本广受关注的《恰同学少年》外,还有在 2013 年播出的电视剧《毛泽东》。

这些书籍和电视剧,反映着领袖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如果说电视剧《毛泽东》是从整体上展现伟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转变,那《恰同学少年》讲的就是青年时代的他和一帮怀抱理想,昂扬奋进的青年们共同求学奋斗的故事。

《恰同学少年》作为红色题材的书籍,一经问世就备受追捧。之后电视剧的热播更是进一步推高了它的关注度。不少观众和读者发现,原来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都有过迷茫和彷徨,即便是伟人也不例外。

不同的是,那个年代的有志青年,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体现出来的精神,即使在多年后读来,仍然能催人奋进,鼓舞并感染着我们。

接下来,我将分为四个部分,为你介绍书中的精华内容:

第一部分:湖南第一师范学生毛泽东;

第二部分:玉不琢不成器,毛泽东的蜕变;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的转变。从曾经想通过努力学习,靠教育改变国情,到认清现实,实事求是;

第四部分:从活学活用到学以致用。乱局中,毛泽东依靠学生练兵救人且自救。

下面,就请你跟随诸葛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一、湖南第一师范学生毛泽东

1913 年的一天,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孔昭绶[shòu]乘着轿子走进了一条青石板小巷,但一阵喧闹的军乐声却阻隔了他通向前面那幢挂着「板仓杨寓」牌匾房子的步伐。

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聘请自己留学日本时期的同窗好友杨昌济到第一师范任教。没想到却被人捷足先登,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kǎi]派督学纪墨鸿前来礼聘杨昌济先生出任省教育司长。

「板仓先生」杨昌济很有气节,面对高官厚禄不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