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听过《游子吟》这首唐诗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古今中外,有许多歌颂母爱的经典作品,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母亲》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下面就让诸葛老师为你一一揭晓。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饱受丈夫打骂的母亲,在儿子巴维尔和其他革命者的影响下,开始觉醒,走上了革命之路的故事。这位母亲觉醒之后,冒着生命危险,走进工厂和农村,散发传单,播撒革命的种子。尽管后来被密探告发,受到殴打,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本书写于 20 世纪初,反映的是俄国 1905 年的革命事件。当时,俄国民众发起了反抗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一起战斗。
这场革命波及全国,沙皇政权差点被推翻。虽然,后来革命被镇压了下去,但播下去的火种没有熄灭,十几年后,终于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作者高尔基是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高尔基出身人民下层,10 岁时就要外出打工养活自己。他当过学徒、码头工人、面包师傅等,靠刻苦自学,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本领,写出了《海燕》《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许多经典的作品,被授予列宁勋章,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将分为三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第一部分:父亲病死后,巴维尔开始堕落,母亲的劝说使他振作起来。
第二部分:巴维尔领导群众两次被抓,母亲开始觉醒,走上革命之路。
第三部分:巴维尔在法庭上发表演讲,被判流放,母亲继续儿子的事业。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一、父亲病死后,巴维尔开始堕落,母亲的劝说使他振作起来
先聊聊第一部分,父亲病死后,巴维尔开始堕落,母亲的劝说使他振作起来。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刺耳的汽笛声就在工厂的上空吼叫起来。工人们像受惊的蟑螂一样,从狭小的灰色房子里跑出来。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