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普(camp),这个时不时现身时尚杂志的词,描述着一种令人咋舌的唯美主义,一种兴致盎然地把世界当作纯粹审美现象的美学品味。当这种坎普的眼光沿及电影,便与邪典电影观看行为在精神上处在了同一频谱——邪典电影追随者同样以一种旺盛、活跃的体验欲和感受力对待其观赏对象。二者都反映了一种对传统美学上的「好」与「坏」等量齐观的颠覆态度。
邪典电影一部分重要的趣味在于「打趣」式地品鉴那种与其内容不相称的,形式上雕琢、夸饰的细节,而这恰恰是坎普品味的神髓。音乐剧、恐怖片和科幻片……那些需要实现更强表现效果的电影,一旦「营造」的努力失之毫厘,露出一丝「造作」的笨拙,便会迎来坎普「宠溺」的眼神,个中精品有时实在令人乐不可支,遂成邪典。随着坎普渐成大众中的新审美潮流,作者投其所好,「主动坎普」的邪典电影也越来越多。例如,1980 年电影《飞侠哥顿》最早来自 30 年代的经典科幻连环漫画,在美国观众中可谓家喻户晓,它从连环画坎普的「天然萌」走到 80 版电影的「主动作妖」,是我们分析邪典电影中坎普审美的一个不错的例子。

影人说剧情:
蒙戈星球的邪恶帝王明准备摧毁地球,科学家查可夫预知外星人的攻击,于是强迫哥顿及黛尔登上他的火箭,前去拯救地球。哥顿最终联合饱受明王压迫的星球,推翻了他的暴虐统治。
质朴的坎普:早期太空歌剧与纸浆杂志
想想琼瑶剧吧,当夏天来了,你又在电视上看见紫薇泪眼婆娑地将花瓣撒满山谷,或者和朋友在 KTV 合唱「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或者想想周星驰那句「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你有一种分裂的感受,一方面矫揉的、腻歪的台词使你觉得好笑,一方面你又坐那儿看完了一整集或者又去点了首《你是风儿我是沙》。你觉得「矫情死了,但词写的真不错,紫薇的哭戏表情太足,让我再看会儿」,借你一个词,「这很坎普」。你已经直觉到坎普的意思——观众可能已在内容上「跳戏」,却愿意在丰沛的表达上陶醉一会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