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上)
半年来,参桔价格飞速上涨,单单这一项盈利抵得上参国三年的国库收入。
其实参桔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在参国极为常见。除了可能更甜一些,模样更好一些,百姓们实在想不出,它为什么能得到大丰的青睐。不过没多久他们就不想了,口袋鼓起来后,欲望也越来越大。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商贾都准备放手一搏,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白麓城谈买卖。
「安怀远这个人从来都是在商言商,半分利都不肯让,回回瞧着他就来气,偏偏东西还不错。不过近来有个姓周的主动找上门,价格公道,谈吐得体,只是从未合作过,想请小姐帮忙拿个主意。」
我从床上半坐起,拉紧被子盖着,然后说:「你既然都见过了心里定是有数,可以自己做决定。」
晚晴看了我好几眼,想了想说:「小姐自回来后,睡了五天了。」
我嗯了一声,准备往被子里缩,晚晴坐过来道:「今日同我出去逛逛。」
「不去。」
「芮府来人说,老爷近日不大好。」
夏季风热,走了没一会儿衣服贴着后背浑身不舒坦。
晚晴要回去叫马车,我嫌麻烦没让,慢腾腾挪着步子。
长街喧嚣,不多时,百姓分列在道路两旁,伸着脖子往远处看。我站在树荫下乘凉,也瞥了一眼。
一个身着藏蓝官袍的中年人容光焕发地牵着马,马后面拉的不是宝箱,也不是粮食,而是一方漆黑的棺椁。他逢人便道「同喜同喜」。
要问喜从何来,自然就是北边了。
粮食军械从各州源源不断往北边送,奚晏一天破了三城,黎国求和的书信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宫,如同石沉大海。
西昌瞧着大丰的劲头,忙不迭地抱大腿,主动借道给大丰的军队,顺带奉上五千匹战马。
西昌这样识时务,奚珩很高兴,他让西昌每年秋季送上三万匹战马,其余岁贡皆可免去。西昌觉得自己甚是贱,自己养的马日后可是要踏在自己头上的,所以象征性地驳了驳,大丰的士兵便又开始河对岸整夜整夜地遛马了。据说西昌使臣含泪签约,走的时候也是哭着走的。
烽火灼人,所到之处无一不是森森白骨,白得煞眼,人困马乏,战事该是要结束了。
「走吧。」我先一步踏上石桥台阶,晚晴并肩过来,说:「唐大人卖棺在史书上可又是一段佳话了。」
当初奚珩扬言,打仗便筹钱,那些个顶个挤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