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中国文化的命运》,这本书的中文版约 10 万字,我将用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的精髓:中华文化具有道德超越宗教的特质,在经历古代的辉煌后,逐渐停滞直到被西洋文化所超越,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学习西洋文化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
中华文化自成一体又包罗万象,在绵延数千年中结出辉煌硕果。中华民族既创造着中华文化,又被中华文化所塑造着,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在近代,中国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了。中国文化是如何从辉煌走向落寞的呢?《中国文化的命运》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中国文化的命运》的一书,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以及对中西方社会构造差别的分析,得出中华文化具有重视伦理情谊,追求人生向上的优点;也具有缺乏团体合作精神、轻视科学技术的缺点。为此,梁漱溟先生提出,要学习吸收西方文化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技术,如此,中华文化的复兴在未来可期。
作者梁漱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因此对于文化理论的研究,更多了一份社会实践的支撑。《中国文化的命运》是其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的梁漱溟文稿合集,多有之前未公开出版的遗稿,除此之外,梁漱溟先生公开发表过的著作还有《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我们可以看到,梁漱溟先生擅长从中西方比较和乡村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思考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
讲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中国文化以道德代替宗教的,塑造了追求向上和和谐的文化特质;
第二个重点是,不同的社会构造,塑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第三个重点是,中华文化的复兴,需要学习西方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
1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重点内容,看看中国文化是如何以道德代替宗教的方式,塑造国人追求向上和和谐的文化特质。
贯穿《中国文化的命运》这本书的一个观点是中华文化的「早熟」。在近代,国人目睹了中国的落后局面,开始对文化进行反思,有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同于西洋文化的,也有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及西洋文化的,但梁漱溟认为,中华文化是早熟的,经历了一个由超越到落后的过程。当中华文化停滞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