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从何来(第1页)

如非《三国演义》的出彩,何来徐庶进操——一言不发之说,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为徐庶的明珠入泥而感到惋惜,可惜历史毕竟是历史,虽然没有亲眼见证的机会,但是日后能够位列三公的徐庶绝非等闲之辈,更不可能在曹营中就此埋没……

按照历史里的说法,诸葛并非在徐庶离开刘玄德之后才出山的,相反徐庶是在经历过长坂坡之战后才离开刘备为母进曹的,而且徐庶也没少出谋划策甚至深得曹操的喜爱,并且不仅如此,就是魏文帝时候,他也经常与司马懿出谋划策,从而位列三公……

如果我穿越的是历史上的三国那么徐庶怎么可能在建安十二年来归呢,莫不是我的出现打破了历史的正常规律?如果我穿越的是三国演义里的三国,那么我该庆幸自己或许有幸可以见证一个孝子的孝义还能看到火烧博望和新野的历史遗迹,可是一切现象的表明我穿的是历史而不是小说……那么这个时候程昱的安排不得不让我匪夷所思了……

很少看见曹操大笑,尤其是郭嘉死后……即使公孙瓒斩杀袁熙、袁尚这件事情果如郭嘉所料,但是我在曹操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悲凉——那个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条件恶劣在曹操搬师北回前由于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的郭嘉,我只见过一次,单薄的身体,灵犀的眼眸,文气的俊脸,虚浮的脚步,语言中的笃定,言笑间的信心,为我在构筑了一个三国英才的形象……

郭嘉之死,是曹操之哀,同时也激发了他对人才的迫切渴望,而这个时候的徐庶正是崭露锋芒的时候:击败了曹将吕旷和吕翔,斗金锁阵胜曹仁,并且智取了樊城,甚至让曹仁狼狈而回哭着在曹操面前道明原委……

所以一旦提到徐庶的名字,曹操那眼中势在必得的眼光也就不言而喻了——“枫卿可知单福其人……”伺候曹操于书房正对着一个香炉发呆的我被曹操一句话给雷得醒了过来……

“大人所言之人若是徐庶徐元直,枫卿倒是有所耳悟……”我用绢帕扫了扫炉沿的粉末淡淡道。

“哦?枫卿但言无妨——”曹操搁下竹简,一跳挺眉,但听下文。

“至孝之人……”我手下没有停顿话锋一转,“少时游侠江湖,后因冤狱改名更姓,继而其武从文,此人甚有谋论……”一口气说完,我抬起头坦然地看着曹操,他的眼中精光四射。我知道自打郭嘉的一句“此女不凡”之后,曹操看我的眼神便变得时而清明时而恍惚,而程昱对我的探究,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曹操的指使,但是至少曹操是默认了的,否则程昱岂能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