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生刚回到营部就听姜立言喊道:“弼生,快吃饭。见你没去食堂,我把饭给你打回来了。”
“吃饭?”王弼生想起操场上通讯排和汽车排的官兵,喊来传令兵说:“你跑步去操场,对通讯排长和汽车排长传达我的命令,让他俩各带全排官兵回食堂吃饭。”传令兵领命而去。
下午,王弼生去步兵1、2连转了一圈。总的来说,王弼生还是满意的。从补充伤兵最多的步兵1、2连看,士兵的基础素质比预想的要好得多。教导总队二团警卫连的士兵,毕竟都经过长时间严格地训练,单兵技术动作既规范又利落;新补充的原41师士兵,虽然动作的规范性差一些,但个个精神状态好,训练特别认真,他们与武器的协调性好,看得出来都是些久经战阵的老兵。两支不同出身的队伍,两种路数,两种风格。
比如练习举枪射击,教导总队士兵的动作棱角分明节奏明快;而41师出身的士兵虽然没有教导总队士兵的动作漂亮,却很实用。他们举枪的速度很快。又比如刺枪练习,教导总队士兵的动作幅度大,显得力沉刺猛;而41师的士兵,摆动的幅度较小,刺刀更见灵动、刁钻。投弹训练场上也是这样,总队士兵每在出手前的刹那间能明显看出一个后平臂的发力动作,而41师的士兵则什么动作都有,但是他们投掷的距离并不差而且投掷的准确度更高些。一方大气霸道,一方刁钻诡秘。两种方法如果能融合一下更有实效,奈何时间不允许,淞沪战事一结束,恐怕南京保卫战就要打响了。
对于淞沪战事的结果,王弼生早有预见。日军上海增兵越来越多,淞沪会战,**战败已成定数,南京战事迫在眉睫。王弼生认为,特种营的训练每抓紧一分,官兵们在战场上就会少流鲜血。
“时间紧迫啊!”王弼生心里感慨着。
晚饭后的连排长会议上,王弼生没有批评任何基层作战单位,仅就发现的问题谈了看法和意见,提出改正的措施。
最后,王弼生鼓励连排长们就全营的训练多提建议。胡仞久、王振喜和副连长、排长、副排长们也针对训练提出了很多问题,并议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王弼生集思广益最后拍板:“明日我去找总队长和副总队长,请求总队兵工厂为我们特别加工6.5mm口径的机步枪子弹;一万发掷弹筒专用掷榴弹,3000发60迫击炮弹。另外加大调拨**制式7.92口径的机步枪子弹和82迫击炮弹。如果兵工厂生产不能满足,建议总队向南京兵工厂订制。”
“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