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提要:
◎杨夜带西施与郑旦回家。
◎在卫生间遇到了钱伯。
◎西施和郑旦提防钱伯。
**********
杨夜看着手里的书,几乎完全忘记了身后左顾右盼,对这里毫不适应的西施和郑旦,瞪着眼睛呆呆望着手里的书页,慢慢抬起手指着,然后猛抬头看了一眼西施和郑旦,惊叫道:“我的剑!”
西施和郑旦凑过来,对这种雪白的薄薄的东西上面整齐的黑色字体符号感到惊讶不已,而且居然还有一张画!那画上的剑和师兄杨夜用的那把,真的是一模一样啊!
杨夜看着西施和郑旦震惊的表情,一拍脑袋,怎么忘了,她们两个怎么会认识现在的字呢!而且书上印着的那张照片,西施郑旦又哪里见过这种东西?
顾不得西施和郑旦的惊讶,也不管钱伯在一旁一脸的莫名其妙。杨夜低下头,顺手翻了一下这书的封面,看到《千古之谜大全》几个红字,又马上翻回刚刚看的那页,快速的阅读起来:
“……1965年12月,在距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七公里处的望山一号墓里,考古工作者在墓主棺内人骨架的左则,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
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从现代科学仪器检验得知,这种古剑的成分是青铜,是用铜和锡按一定比例(铜居多)熔融浇铸而成。再经精心研磨,使它锋利。研究者又发现,剑身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和乌黑发亮的剑格,原来是经过硫化处理的。也就是说,古剑的表面在形成过程中已和硫的化合物起过作用。经过硫化技术处理过的剑,就变得既美观,又耐腐蚀了。
这把剑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闪闪发光,剑刃极其锋利,一点点锈迹也找不到。因此,当越王剑展出时,引起很大震动。有人甚至说,2000多年前的人,就已经会施展使剑不锈的‘魔法’……”
…………
“*!我的剑怎么成了越王剑了?”杨夜快速浏览完文字,盯着书页上自己那把剑的照片,边看边嚷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