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两名主力一左一右靠了过去。可能是因为比分领先一球的关系,看样子他们并没有打算一举将球权抢断,而仅仅是卡住路线不让对方继续推进和得到轻易传球至危险位置的机会而已。
那男孩也不慌张,前进既然行不通,他脚背稍拨横带一步脱出对方卡位范围之外的同时,身体前倾佯装要启动向边上突破的样子。堵截他的两名主力丝毫不为所动,但另一边马上又有两名队友互相稍微靠拢,再一次把男孩的前进和传球的路线给封住了。
我留神观察,将场上每个球员的位置和活动情况在脑海中标记出来,一下发现原来主力们看似松散的站位其实都大有讲究,所有关键位置和路线上都有人在卡位,身后有补位两侧还有协同防守,何况在本方半场人数还占优,直把整个后场防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这就是弱队面对强队防守时的感觉吧。我回想起去年刚结束的十强赛上,面对像韩国那样的亚洲一流劲旅时,也没觉得对方跑动如何积极,但就是觉得对手的防守如同铁板一块,绞尽脑汁也找不出一点缝隙,只能靠着徐大涛和贺寒冬他们自己单干,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瘦高男孩尝试着变化了几次带球路线,想找到空隙把球送到前插到肋部的何塞或者另一名前锋脚下,都没能成功。主力大叔们继续慵懒地在场上散着步,但何塞他们刚通过来回地跑动把防守甩开,但一准备要接球,前面立刻又有防守队员移动过来把空隙堵上,找不到破解的办法。
替补队一直在中场附近徘徊,不停地左中右、右中左地变换着进攻的方向,却始终找不到有效推进到纵深的方法;主队又不急着抢夺球权,任由对手在中场一次一次尝试,两队就这样陷入了僵持之中。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东侧球门的后面倒是也有一个大显示屏,只是此刻屏幕黑着。我只能估计,从进球后重新开球至今,大概又过了十来分钟。替补队的孩子们终于首先失去了耐心,整个阵型开始往前提,所有队员都想上来帮忙,但球又始终只能在毫无威胁的区域打转,所以几乎整支替补队都挤在中场附近,只留下了守门员和一名中卫,不过这两个人也都跃跃欲试,看样子也想上来帮助进攻。
这是一个反击的好机会啊,我心中一动。替补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组织进攻已经好一会儿了,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对他们稍加逼抢的压力,很有肯能会因为不适应节奏的突然变化而导致丢球。他们的阵型那么靠近中场,禁区前沿几乎没有任何保护,如果组织得当,是个得分的良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