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大汉外挂霍去病(第1页)

有这么个少年,出身很惨,他父亲与姑娘私通,发现竟然得了孩子,瞬间就脚底抹油。

姑娘:……(我特么真是瞎了眼。)

于是就生下少年,独自抚养。

那些年里,「没爹的野种」成了少年最常听到的话。

即便后来姨妈在宫里得宠,少年去了长安,也仍旧会听到类似的嘲讽。

少年不服,于是从乡下打到长安,无论对方有多少人,有多大势力,他都不服输。

明月朗照的夜里,时常能见到他冷峻果决的双眸。

舅舅告诉他,跟那群人打架没意思,你若是真有血气,该当从军。

彼时舅舅正打赢了场大仗,风头一时无两。

少年皱起眉头,问舅舅:「为什么要从军?」

「那是个很长的故事了。」

舅舅叹口气说:「当年建国之初,高祖皇帝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皇后还被匈奴单于书信挑逗,让她过去陪寝。皇后忌惮匈奴,只能回书,说自己年老色衰,无法侍奉,还送去了几十位美女,卑微示好。」

「此后几十年间,匈奴掳掠汉人,如赶牛羊,朝廷还要年年派公主和亲,忍气吞声,卧薪尝胆,也不过如此。」


「直到当朝皇帝,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舅舅反攻倒算,大漠决战,竟打赢了匈奴人。皇帝说,从此,攻守易形了,要让大汉几十年的屈辱,血债血偿。」

这位皇帝穷兵黩武,疑心重,晚年暴虐,却仍旧能与唐宗宋祖并列,凭的,除去开创性的制度与大一统的魄力,最令人心折的就是这巍巍大汉气魄。

皇帝也看好少年,他把少年接到宫中,来当自己的侍卫,要将孙子兵法倾囊相授,让少年也成为他舅舅那样的将军。

结果少年摇了摇头,说兵法我是不会听的。

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何必要听古人云?

皇帝一拍大腿,觉着少年是可造之材,当即让少年跟在军中,本意是让少年先历练历练。

那年,少年十八岁。舅舅分给了他八百兵马,嘱咐他跟紧自己,大漠风沙狂,很容易迷路至死。

少年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他感受着手里的长枪,望着浩荡兵马连成线,西风撞进他的胸膛里,他能感觉到胸膛里似乎跳出一团团火来。

少年突然笑了。

他脑海中忽然崩出一个念头,他想:这里才是我的世界,我会是这里的王。

或许是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