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考察(第1页)

6、考察

次日凌晨,张远清就按照张绪贵的指点去了7532厂。在张远光的带路上,很块找到了厂长冷东进。

冷东进听了张远清的自我介绍,叫人把木炭一看,大加赞赏,说:“好,这个木炭的质量好。目前你家里有多少?”

张远清想,这样的木炭是从自己家里木炭中筛选来的,家里只有三十多担,筛选出来,恐怕只有二十多担了。于是,老老实实说:“厂长,我家里只有一千多斤呢。”

“一千多斤……嗯,太少了,我们厂干部职工五百多人,一人一百斤,就是五万多斤。这样吧,你回家努力烧炭,等有了四五千斤,我就派汽车去拉。你看行不?”

“……厂长,五千斤木炭,一时间恐怕烧不出来……”张远清实话实说。

“这个……老同志,昨天你儿子来说买木炭,老远而来,我还以为你家有很多木炭,谁知道是这样。这样,老同志,你家的木炭很好,我们厂要定了,你回家跟你儿子商量一下,尽快烧更多的木炭。起码说,也要两三万斤。万一没有这么多,早点给我打招呼。你这担木炭,称一下,按照六块钱一百斤卖了,钱就给你了。”

一称,七十五斤,四块五角钱。

张远清揣着钱,飞快往家里赶路,想着跟儿子张绪贵商量。

回到家里,张远清没有去中安,而是去学校找张绪贵。张绪贵正在上课,张远清就等下课。

下课了,张绪贵在房间里听父亲一说,非常高兴,说:“爹,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呀。你想,五万斤木炭,按照六块钱算,就是三千块钱呢。”

“贵儿,五万斤你知道是多少么?就算每担一百斤,也要五百担。我们家才二十四担呢。”

“爹,你预计我们这次三十块钱的山皮子,能少多少木炭?”

“……这个很难说,有的地方柴好,密,有的地方柴差,疏。具体数字要等砍了一半才能知道。”

“大概多少?说个保守的数字。”

“保守是什么意思?”

“保守就是说,最少可以烧多少?”

张远清想想,说:“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三十块钱的山皮子,最少也烧了五千斤,也就是七十多担……”

“爹,你想,三十块钱的山皮子,烧出来的木炭能卖两百五十块钱,那么,三百块钱的山皮子,就可以卖两千五,也就是五万斤。——要是我们家能烧五万斤木炭,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张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