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山穷水尽疑无路
银豆来信说三哥绍礼到了北京,找银豆要钱。
又是要钱,上次北京饭店被他席卷一空,影响很坏。要是不制止他的行为,自己的经济王国就要葬送在他的手里。事情非同凡响,事不宜迟,长途电话不但慢而且声音不连贯,几经周折,张绍智找到吴若普,用首长专线打了电话过去。
“他的钱就用完了?”张绍智大吃一惊。
“谁知道,反正是没有钱了,说是要钱。”银豆说,“带着一个妇女,也不知道怎么搞的。”
“他要多少钱?”
“开口说要一千,我没有给,就给他一百块钱。”
六千块钱,一般拿工资的人,一年也只有四五百块钱,他本年多就用完了。看样子是个无底洞。张绍智说:“嗯,小妹,三哥这个人,不可再迁就了。给他路费叫他回家。”
“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三哥带来的妇女说不回去,就在我们店里做事。”
“三哥怎么说?”
“三哥也同意了。”
“记住,”张绍智叮嘱,“小妹,你与袁初梅大姐商量,安排他做适当的工作,千万别让他掌握钱……”
造船厂这边,莫玉箫全权负责,张绍智交代清楚,准备去厦门考察。
根据王雪彩的意见,自己一个人去厦门,就像无头的苍蝇,要去,也得先问问情况,最好呢,有人介绍。再说,沿海开放只对外国人开放,因此,还要找合适的外国人作为幌子。
张绍智虽然说是个博士,但是,这个时代的国内政策也不是很清楚,王雪彩这样说,深为认同。
要说找人介绍,就找副省长吴若普;找外国鬼子,除了美国鬼子白小林就没有更好的选择。
找了三次,才找到吴若普。
其时,吴若普正在看秘书写的材料,张绍智还没有开口,吴若普把材料交给张绍智,说:“小张,你是一线实践改革的人,你看看这个材料。”
张绍智拿过来一看,标题写着:“工商业改革的思考”
吴若普说:“中央要我们各省拿出一个工业改革的理论,接手工业以来,我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是,毕竟我是搞学术研究的,对于工商业改革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地方还不如你们这些改革家,总觉得我秘书写的这个比较空洞,缺少实践的基础,你看看,多多提出意见。”
张绍智一瞄,说:“吴省长,您老太谦虚了,我哪能提出什么意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