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地理环境了。”
“水之国孤悬海外,与世无争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水之国是游离在大陆两大军事集团外的第三股势力。各国都不可能从大陆的国际局势中跳出来去和水之国找茬,一来交通不便,二来没有地理优势,三来还有背后黄雀。这也是水之国长期内战却没有他国干涉的原因,同样的风之国内乱却引发了第三次忍界大战。”
“所以水之国很可能类似实现的大陆政策是均衡——任何一国或者两大集团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因为如果大陆出现霸主式的国家和集团,很可能最终会和水之国引发冲突。因此,水之国的国策应该是尽量维持大陆的均势,一旦发生不均衡就加入弱势一方攻击强势一方让局势重新均衡。”
“接下来是风之国的砂隐村:风之国是大陆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环境恶劣,基本被沙漠覆盖,但是广大的国土纵深决定被攻击的可能性也很小。加上被火之国和一群同盟小国缓冲,基本上是安枕无忧的类型。”
“你们必须知道,我们和砂隐村是不稳定的联盟。”
“砂忍村当初并不是心甘情愿结盟的,因为这个结盟对于砂忍村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而且对结盟的反感也是砂忍村的一个风气——从参与木叶毁灭计划的通过看得出来,就算是真的四代风影提出这个计划,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执行上的阻力,对于这个结盟的认识砂忍村上下基本上是有共识的。而且当初,忍界大战最激烈的战役就是发生在木叶和沙之间,也许战斗输的比较以外不服气也是后面报复性行动的潜在原因。”
“因此,这个结盟不仅仅是大名减少国防投入可以解释的。这个盟约,本来就是一个城下之盟。砂忍村是在橘梗山被打败后迫于木叶的武力威胁签订的结盟,而砂忍从结盟的那一天开始就筹划着撕毁协议的那一天。而减少投入,其实不过是第三次忍界大战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砂隐村的高层恐怕对于结盟,对于砂忍村越来越依靠木叶的现象是非常反感的,努力强调要认清结盟的本质,脱离盟友的束缚走自己的路等等。”
“第三次忍届大战砂忍的损失是很惨重的。首先是3代风影的失踪,引发外国势力的干涉。然后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和木叶开战,在橘梗山失败签订城下之盟。接着因为战败和结盟的双重原因,大名大规模缩减军费,砂忍村被迫走上精英化道路,并且从10来年后的木叶毁灭计划看得出来,砂忍村的精英计划并不成功,木叶在接过了原本属于砂忍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