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第1页)

原著粉丝有一些人讨厌鸣人, 因为他从一个充满人情味、懂得理解他人过去的好孩子,硬生生地变成了一个致力于否定他人价值的愣头青。以佩恩为起点,鸣人的嘴遁就只有一个套路:“我没经历过你说的那些事,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你就是错了,你一定得信我”。而这一番口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表明自己立场的正确性吗?并不是,鸣人在剧情中几乎所有行动的出发点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理。谁都知道他是为了守护木叶,保卫和平,所以这么一番说辞根本毫无必要,反而显得画蛇添足。那么为什么岸本要在剧中插如此之多的口遁情节呢?大概是为了强行在剧中插入关于“和平与战争”的探讨,从而希望通过鸣人之口讲出许多发人深省的大道理,并强行把被口遁的那一方预设为错误的一方。然而,鸣人偏偏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因为他本来是个有话直说、干脆利落的人,因为他儿时的遭遇更能让他理解那些被大众所孤立的人(比如我爱罗),更因为他的阅历和经历不允许他轻而易举地彻底否定比他经历了更多苦难和磨练的前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许多缺乏社会经验却眼高手低,丝毫不把前人的经验和劝诫当回事的年轻人。这一类人往往喜欢把谨慎当作怯懦,把无奈当作失败,他们完全不认为你的过往和经历中有什么价值可言,从一开始就认为你是一个失败者,是垃圾,是因为蠢和胆小才会遭到失败和不幸。对于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却一上来就否定了你十几甚至几十年人生经历的愣头青,你会不反感吗?随便去否定别人的人生和价值,说明这个人心中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意识。诚然,鸣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经历过,但他的经历和他口遁的对象比起来,实在无足轻重。若要类比,就好像完全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和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就政治观念争吵一样,且不论谁对谁错,老人是从血淋淋的历史中走出来的,他的一生里有着和平年代的人无法体会甚至无法想象到的遭遇,而这并不是一个资历尚浅的黄口小儿可以随便否定的东西。其实鸣人本来就不该是一个格局太大的人,他愿意去理解对方,但更愿意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人,而他各种大义凛然的行动,若要是看作是一个心无城府的人在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前的本能反应,反而会显得更为自然和真实。就好比全职猎人中的一个经典的问题,问题是,若当你面对威胁,必须在自己的儿女中选一个来杀掉以换取其他人的存活时,你会怎么做,而正确的答案是,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不作回答。面对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就不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