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里一亭”,其实就是在道路两旁,每隔五里修建一座亭台,以便来往行人休息。
白云村距离易水村和炎武村的距离都不近,工程量比起上一次连接炎武村和易水村提高了将近四倍,不过这一次易水村所能调动的人手也要比上次高出数倍。
至于资源方面,易水村现有的资源总量也不足以支持工程的完成,但这也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前升级三级领地修筑石墙时,消耗了大量的石料,因此导致了领地资源不足。但是只要分出更多的人手增加采石速度,维持资源的供应消耗平衡便可。
得到了吕易的授权,刘昌震兴高采烈地离开了领主府。
建筑司当下一共有两个大工程,一个是修路造桥,另一个则是修建更多房屋和基础设施,以容纳更多的俘虏融入易水村。
工程数量越多,就意味着建筑司为领地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越多、功劳越大,建筑司下属员工所能得到的奖励便越多。
作为建筑司的最高长官,能够为下属谋福利是他能否得人心、坐稳司长宝座的一大因素,同时建筑司的成绩耀眼,也是他未来安身立命的资本。
于是乎,在高涨的情绪之下,从易水村到白云村的碎石路以及跨越易水的木桥同时开工。易水村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活动中。
人口激增不仅仅是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同时也扩大了易水村的市场规模。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人越多,市场上的需求也就越大。
在一批批被招降的俘虏摇身一变成为了易水村的村民,村庄中心的集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尤其是各种需求量巨大的日常用品。
在利润的驱使下,这些商品提供者们开始加班加点地赶制成品。为了多烧几窑瓷器,他们可以日夜不息,为了多做几件麻衣,她们愿意去买以往从未用过的油灯。
在这些勤劳肯吃苦的村民的努力下,易水村的商业在短短几天之内进入了空前繁荣。
不过由于易水村内暂时不征税,因此商业的发展短时间不能给领主府带来金钱的好处,但是在民心方面,毫无疑问是有些十分积极的作用。
生产者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财富,消费者也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自从吕易成为易水村领主以来,他对于民生方面的关注都并不算多。相比于民生,他更多的精力都在军队、武器、人口等地方。关注度上的差距直接导致的就是资源上的倾斜,制度上的倾斜。
因此,易水村如今发展成了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