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1页)

经过冷昭文一通闹腾,最终上奏,说通敌的奸细乃是李国公。

对此,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也表示能够理解,毕竟皇上不在的时候,他跟欧阳莫风之间的不睦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李国公自然表示不服,可是闹的鸡飞狗跳的太子殿下却不急不缓的拿出了种种证据,而且罪名还不止通敌这一条,甚至前些日子那些在京师为非作歹的匪徒也都是他的手笔,在这些证据之下,李国公只得低下了头。

他认罪伏法之后,偌大的国公府一夜就倒了,人人对其避之不及,更别提求情之类的。

不过李国公显然不想让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他在交待罪行的时候说,很多消息都是由欧阳府的二公子传给他的。

这个时候,他还是不忘了咬欧阳府一口,然而在欧阳莫风的力保之下,欧阳上清到底还是没有被卷进旋涡之中,最主要的是,这件事确实没有留下什么实际的证据。

欧阳上清不知是心有愧疚还是有什么其他情绪,整日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步也不出。

李国公的事情尘埃落定,几个月后,中山地区也传来消息,玉亲王起兵失败,中山地区与吴、越之地重新归朝廷进行管辖,吴王与越王被生擒,而玉亲王,带着亲兵逃窜,不知所踪。

这两位王爷,是冷紫宸的三哥和四哥,早早就分封出去了,此番也不知道玉亲王许了什么天大的好处,被拉下水走上了起兵谋反之路。

虽说二人已经起兵谋反,不过毕竟是皇亲,冷紫宸不能做的太绝了,只能是夺了他们的尊位,判其流放。

然而此事虽说冷紫宸已经留了情面,不过民间还是有了一些不好的传言,说当今皇上对同胞兄弟不够体恤,为政也不够清明,这才导致有人起兵造反。

虽然这只是一些大胆的文人在一些人的煽风点火之下说出的不当言论,可是也不能不加以重视,冷紫宸正想着怎么去解决的时候,令人意外的是,欧阳上清竟然自动请命,要替皇上分忧。

冷紫宸自然准了,欧阳上清在太学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在大儒的教导下,他的文辞也颇为激烈,一方面,他大肆宣扬先帝遗诏的存在,说明当今皇上的皇位名正言顺,一方面将吴王和越王的种种欺民霸道行为都挖了出来,多次笔杆子的交锋之后,这件事终于平息下来。

对此,潇潇也松了一口气,她真怕欧阳上清就此消沉下去,不过此时看来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冬去春来,白驹过隙,一眨眼的功夫,三年过去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