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6.100和2亿(下)(第1页)

我看了一眼老刘,示意他把手中的数据表看完,接着说道:“就像100到200,再高点到300,这个中高端价格带一样,虽然是SZ现阶段最主要的发力方向,。但这整个价格带的产品规则基本上已经被JF和其他竞品企业确定下来了,我们只能跟随。而且整个行业都在紧盯着这个价格带做文章,想在这个区域去做自己的小规则,成本太大。”

见老刘没说话,我继续说到:“您这段时间主要的精力不也是放在这上面了吗?这个价格段十几款产品基本上都是SZ自有产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销量贡献却一直没有超过30%,截止到去年年底,也只有22%的占比。”

“这个价格带打的太凶了,所有厂家都在盯着这块拼命的砸力度。”老刘看着我说到:“所以您的意思是这次的新品不在这几个价格带?”

“嗯,”我点了点头,继续说到:“中端和中高端价格带一直是彼此战术紧贴的区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才将将把现有的这些产品做起来,现在这些产品还处于上升期,还远不到需要新品补位的阶段。”

“您是想在低端和中低端产品上面做文章?”老刘把视线从手中的数据表转到我身上,问道:“是想淘汰一批老品,然后补充新品进来?”说着把数据表放到桌上,拿起茶壶给我和周亮的茶杯续水。

“也不算淘汰吧,毕竟这些底部价位的老品还能贡献一定的销量。谢谢。”我笑了笑,弯起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继续对老刘说到:“只是在这些产品进入衰退期的时候,最后释放一下这些产品的势能吧。”

我喝了口茶继续说到:“300以上的次高端和高端价位产品,在品牌拉力没有有效形成之前,我们不打算动。而中端和中高端价位的产品,刚才也跟您沟通了,我们也不建议做任何的新品补充,以避免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当然,一些渠道和消费者活动还是需要完善和升级的。”

“嗯,没有品牌的影响力,高端产品真的不是很好做。”老刘冲我点头说道。

“所以,我们建议只在底部价位区间进行新品的补充,并且对SZ的所有产品体系做一次完整的梳理。”我看着老刘说到:“最少我们内部要先明确各个产品的定位和功用,哪个战略产品做占位、哪个是形象产品做承接、哪个是战术产品做市场博弈、哪个是利益产品去赚钱、哪个是炮灰产品拿来冲量,这些我们都需要明确。只有这些明确了,我们才能去针对不同功用的产品运用不同的市场策略和投入产出比考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