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时,张伟才把刘喜贵一家人拉到了他的大姨子家,把该说的话都对大姨子说明白了。他吃了点大姨子家的剩饭,便赶着马车匆匆回去了。
张伟才的大姨子名叫王金娣,这是她的父母盼望生儿子,而给他们大女儿起的这样一个名字。可是接下来连生了五个都是姑娘,却没盼来一个男孩,王金娣的爹娘也只好认命了。
王金娣生来就是个假小子性格,性格豪爽,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也拿她没法。十六岁时,她就跟从小在一起长大的邻居家男孩张兴国,私奔出了家门。
两个人离家出走后,他们这才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听人说沈阳这嘎达不错,他们便满怀希望地来到沈阳讨生活。
开始,两个人是在一家饭店里帮忙。虽然忙碌一天,但不愁没饭吃,不愁没地方住。饭店老板也乐于收留他们,晚上还不用另外找人打更了。
没两年,饭店要公私合营了,他们觉得老这样混下去也不是长远之计,饭店里给的那两个钱少得可怜,他们便想另寻出路。
他们看到,给住户送煤这活挺好,就是脏点,买辆手推车就能干。他们能吃苦,这活又不用有什么技术,他们便离开了饭店,买了一辆旧手推车,干起了送煤的活。
他们有的是力气,人又勤快,很快便挣钱买了间房子。
好景不长,煤场也要公私合营了。要求他们加入到公私合营后的煤场子里,去挣那份固定的死工资。
他们不想在煤场子干了,他们早就看好了。既然到处都在公私合营,还不如带着自己的手推车,加入到运输队里,那里多拉多挣,比煤场干净还自由,张兴国便带着手推车加入了运输队。
最近,妻子王金娣有孕在身,张兴国便让她留在家中做些家务,不去干活了。
运输队的收入还不错,每个月还能收入个四五十万,在建国初期,一万人民币相当于一元钱,一九五五年三月一日前,人民币最大的面值是五万,在当时,五万元人民币是可以买到两只鸡或者四五十斤大米的。
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挺美。乡下的亲朋们开始经常过来串门,住些日子。张伟才和妻子来过多少回了,也很羡慕他们现在的生活,可是爹娘说什么也不让张伟才夫妻俩去沈阳,因为父母只有他这一个孩子,离不开他。
刘喜贵一家来到沈阳时,天已经大亮,张兴国已经上班走了。刘喜贵一家的到来,顿时把王金娣家的小屋挤满了。
田凤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嘴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