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小沈领路去租房(第1页)

“这里为什么叫沙子沟呢?

那是1907年,俄国人在皇姑区的西南部修建了皇姑屯火车站。

那时的皇姑屯火车站周围,还没有人居住,火车站以北这一片地区,也没有名称作为标记。后来有人发现,这里曾经是古河流经的地方,河流改道后留下了很多的沙子,为了便于记忆,就把这一片地方叫作了沙子沟。

发现这里有沙子后,沙俄修建铁路时,到这里取走了大量的沙子。汤二虎建筑东北大学﹑修建北陵飞机场跑道,也到这里来取沙子。原来的沙土岗,逐渐变成了一片涝洼地,里面排满了一个个臭水泡子。

后来,汤二虎开始大张旗鼓地兴修沙子沟地面,实质是为了更多地聚敛当地的钱财。他雇人将四根旗杆附近的脏土运来,将沙子沟里的臭水坑子填平,在上面盖起了一片片的平房,于是这里便开始繁华了起来。

什么大烟馆﹑妓院﹑赌场这里应有尽有,三教九流,妓女﹑流氓﹑说书﹑唱戏的随处可见。乌七八糟的东西都到这里聚集,把沙子沟搞得是昏天黑地。

解放后,沙子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建起了亚明商店,这里还建起了皇姑区最大的农贸市场,购买商品农产品很是方便。现在的沙子沟,到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听完了小沈的讲述,一行人都对沙子沟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沈指着前面又说道:“还没讲几句就要到地方了,别的故事以后有空再给你们讲吧。你们看到了吗?从这个胡同穿过去就到我说的那嘎达了,就是不知道黄大烟在不在家。”

他们走过几条七扭八歪的小胡同,来到了一个大门前,大门的门扇早没了,现在只有一个门楼子立在了那里。

进了大门,往右一拐,便见到了南北两趟青砖瓦房形成的一个大的院落,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门窗前夹了一圈不高不矮的板障子。唯独北边那趟房东边把房山那家没夹板障子。

小沈来到东房山这家住户的门前,敲了敲房门,听到里面有人痰嗽了一声,小沈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他在家。”

房门打开了,房门里一个身材细高,面容憔悴,脸色焦黄的老人,瞪着两只混浊的大圆眼睛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小沈主动自报家门,“我是甄如的嫂子,头两天她们搬家我不是还来过吗.……”

“啰哩啰嗦干什么?说事!”老头子不耐烦地说道。

小沈只好免去过门,直截了当跟他说话,“黄大爷,我小姑子那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