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三国通 三国通家的房子在隐圣厅西头的那颗大樟树下,跟村里那个年代里起的房子相比,虽然同样是泥墙土瓦,但是别人家大多露出泥胚,最多也是刷上一层沙灰,而他家的" />

第33章 三国通(第1页)

第三十三章三国通

三国通家的房子在隐圣厅西头的那颗大樟树下,跟村里那个年代里起的房子相比,虽然同样是泥墙土瓦,但是别人家大多露出泥胚,最多也是刷上一层沙灰,而他家的房子却却通体粉了白灰,四周屋角和屋檐马头都画了笔直的墨线,十足十是徽派格调;虽然同样是三间两层,但是别人家都是跟村里老房子一样的朝东,他家的房子却坐北朝南;虽然门上同样是贴了春联,但是别人家贴的大都是应景的内容,他家却写上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司耀宗和司文智两家原先也都住在隐圣厅里,司家住在上厅南边的厢房,其他房子都是聋绊卢天生他们一族住着。这个老房子里最先到外头起新屋的是司文智家,那些搬出去的人家当中,司耀宗是最后告别隐圣厅的,在后头菜园地里起了三间新屋。

当年给他家做大木的师傅是牛角坞村的老壮,一个半月的木工活做下来,房子是上梁了,可喝完喜酒后,老婆却跟老壮过日子去了,空荡荡的新房子里,留下来了司耀宗和他生的两儿一女。

司耀宗是个正儿八经的外来户,原来姓施不姓司。他出生在后山坳那边另一条山陇里,家庭成分是地主。那年月,“地”“富”家庭出生的孩子日子不好过,别说读书权力都没有,成分不好到了三十出头,老婆都讨不到,处处低人一等啊!五八年没得吃的日子里,施家将小耀宗送到卢家村贫农成分的远房亲戚司家做了儿子,图的就是“根正苗红”。司家女人过门十多年,没有生下一男半丁,两口子养个孩子不算啥事。孩子过来时,已经读到小学二年级了,小小年纪已经领受了出身低下的人间冷暖。到了司家,养父母虽是贫农,但他仍然处处小心,时时提防,不敢多说半句话,不敢多走半步路,所有的快乐都寄托在读书上了。到了小学毕业,他已经读完了从老家带过来的四大名著。六十年代末,公社办了初中,小学老师极力推荐他去升学。到了村里十几个孩子都背着锄头,锄头上套着网兜,网兜里装着菜桶、饭盒、书本,草鞋,去俞村读书了,可就是他司耀宗没有收到入学通知。父亲赶到俞村初中一问,告知说,公社政审时,发现你家孩子出身不好,就取消了名额。父亲说,孩子已经给我们司家当儿子了,怎么还带着那个成分呢?人家说:“他的脉管里流淌着的还是地主的血液,黑色的。”没办法,司家能够改了孩子的姓氏,但改不了他脉管里流淌着的血液,虽然血液不是黑的,而是红的。司耀宗嗜书如命,凡能找到的书本都读,不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