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尴尬的山村(第1页)

第四章尴尬的山村

过了立秋,正午的太阳虽然还是热得发烫,但山乡的早晚两头,已经秋意渐浓,山风从车窗边撩过,给人带来透心的凉爽。

秦时坐在磐石区委组织部干部覃科长亲自操驾的旧吉普车的副驾上,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贪婪地欣赏着难得一见的深山美景。近处,葱葱郁郁的树林杂木不断地蜂拥而过;远处,层层叠叠的峰壑山岚渐渐地迎面而来;抬头仰望空中,亦真亦幻的雾气云翳,忽远忽近,缥缈不定。

对秦时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尤其是即将投入他的青春和热血的那个乌溪乡卢山坞村更是一个迷。这个村的山民主要靠什么增加家庭收入?住的主要是新建的楼房还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衣着像城里人一样时尚多样还是土不拉几模样呢?娃娃们都读得起小学初中吗?老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靠苦熬还是有乡村卫生院可以就医?要是生了大病重病呢?会不会因病致穷啊?最让秦时心里忐忑的是,乡亲们对他这个第一书记欢迎吗?他这个刚从校门走出来的90后研究生,能否适应农村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能否真正带领山民脱贫解困、生活更上一层楼?

虽然送秦时来的干部覃科长,昨天他来县里报到时,大致已经给他介绍了这个山村的情况,但那多是统计学上的概念,一连串的数字加上一大堆的“有所提高”“有所改进”“有所发展”之类的套话,给他印象深刻的倒是有一点,这个卢山坞村年初由卢家、山下、山上和牛角坞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人口一千零五十三个,二百二十一户人家,倒有十六个姓氏。因为这四个自然村在历史上地处相邻三县交界处,各属三个县衙管辖,自古以来,就是三不管地带,不是说地方衙吏不想管,而是管不了,因为杂居在这里各姓氏祖先不是逃难而来,就是逃命而至,不是衙门要缉拿的要犯,就是仇家要追击的宿敌,所以这四个村自古民风彪悍,民情复杂,当然解放后随着属地管理的变化,结束了以往三不管的真空状态,山民们争争斗斗的事件少多了,尤其是大规模的械斗只在改革开放之前,生产队之间夏季为了整田水,偶尔发生过一二次外,几乎很少出现了。

“不过——”

凡事的难题都在“不过”“但是”“可是”之后。车行半途,覃科长说了个“不过”停了下来,他在考虑要不要将“不过”之后的问题所在说出来,说出来了会不会吓坏这个学生娃,他想起了市委组织部章副部长在各县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说的“三多三少”:“我们要爱护这些选调生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