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儿子的婚事(第1页)

第二十二章儿子的婚事

这户人家的主人,叫鲍小狗,家里只有一个母亲,母子俩相依为命。他上头的三个姐姐,一个个都过了门,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可鲍小狗至今还打光棍。一手将小狗拉扯大的母亲,巴望着儿子能早点成家,村里跟他一起玩过来的童年伴,怀里搂的,手上抱的,一个个都像模像样的有了自己的窝窝,比他小上好几岁的小后生,都成双成对的,早就脱了单。可咱们的鲍小狗,迈过今年的年关,就跨进了四十的门槛,连个对象都没有。

小狗六七岁时,父亲就走了。那年父亲的肚子肿胀得像是倒扣着一只三尺锅,锅底是黑的,他的肚子的这只“锅”却是亮闪闪的,似乎一碰就要爆炸,里头的水就会喷发出来。送到宝龙桥医院,医生一看,说是肝腹水,没救了。母亲不死心,将他送到通江市人民医院,医生说,救是有救,可以换肝,不过费用有点高。费用多少?医生说,先准备个五十万。天哪!“先”五十万?还有“后”呢?那阵子,家里别说五十万钱,就算是五十碗米,大柜里的谷也碾不出来啊!从市人民医院拉回家的途中,父亲就散手走了。合眼之前,父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鲍家香火能否延续下去,三代单传了,要是小狗娶不上女人,那他在阴曹地府也不安生呐:“飞凤……你一定要上……心,给小狗讨个……女人回……回来……”

母亲够上心的了,那年小狗正读书,就托媒婆廖大脚给他张罗姑娘,说:“读啥书?越读越输。讨老婆比啥都要紧。”

姑娘是对门山下村的,其母听说鲍家在民国早年是个富裕户,菜园地里起了三大坛白洋,能换木佬佬钞票,也便同意媒婆廖大脚带着小狗上门来提亲。辍学回家的小狗硬着头皮拎着母亲给他准备好的两包点心,跟着廖大脚来到了女方家里。女方母亲一边在灶台上搓汤团,一边问他:“你家菜园地下,真的起了三大坛白洋吗?”老实巴脚的鲍小狗口纳,一说话就皱着眉头,那话好像全凭五官挪在一起挤出来似的,说:“哪儿来的白洋?那年菜园地里挖墙脚起猪栏屋,是起了一只坛子,那里头只有几个铜钱。”人家又问:“那这铜钱呢?也值钱的。”鲍小狗继续皱眉:“值什么钱?都长锈了。”人家总想在挖出来的坛子里发现奇迹:“长锈也有值钱的,拿到城里老街上卖卖试试。”鲍小狗这回没皱眉,因为想到了开心事:“这些铜钱早让我和姐姐们做了鸡毛毽子!那些年过年啊!不像现在有电视看,过年就踢毽子,踢到正月十五,还在踢,那些毽子上的铜钱早不知道踢到哪里去了!”老实的鲍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