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失落
卢老五早上起来,先是到房子后面的茅屋里,上了一会儿茅坑,而后来到灶间,抹一把脸,喝几口茶,拿上挂在柱子上的旱烟杆,双手别在身后,朝村子里走去。
每天起床后,村子里绕一圈,早已成了卢山坞村这个当家人的生活习惯。自从老支书、他的父亲那年走后,他接过了村支书的担子开始,屈指算来,已有二十一年了,七千多个日子,他几乎一天不落地、不厌其烦地这么走。这个生他养他的村庄,就像一本古旧的老书,百读不厌,百思不解,每天早上他边走边读,边读边思。偶尔夜不归宿,比如前些年当过两届区人大代表,每年春季到城里参加人代会,需要在城里过两夜,没法延续他的“早读”,但回村后,哪怕是半夜里,他也要补上这一课。
村道,乌溪桥头开始延展,经过大会堂门口,拐个斜弯,从村部南头上去,到了卢氏祠堂门前往右折过去,过隐圣厅,至后山渎,顺着渎水边而下,到了下半村水碓屋,折回到了村口那株雷劈苦槠树下,与进村时的石子路交汇,形成一个闭合的回环。
卢家村因东汉骠骑大将军卢高明隐居括苍山脉而得名,又因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宇大将在此坚持三年游击战争而蜚声。说不定村道上的鹅卵石还是当年卢大将军在治水之余率部铺就的,历经一千八百多年的风霜雨雪、日光月色,它们依然默默躺在地下,承载着村民的踩踏,迎送着人们的归出。毫无疑问,这条村道上既留下过古代圣贤的脚印,也洒下过现代英豪的血汗。
每当新的一天刚刚到来时,走在这样一条村道上,听着树上的鸟儿喳喳喳梳理羽毛,门槛里公鸡噗噗噗地拍打着翅膀,谁家男子挑水回来哗啦啦地往水缸里倒水,哪户女人坐在灶门口呼噜噜地吹火筒,我们的村支书卢老五内心里总会涌起起一股主人翁的自豪感、满足感和安逸感。
可是,近些年来,卢老五虽然早起绕村一圈的习惯依旧,在清晨散发着山乡绿色香味中享受着一村之主自豪感的同时,原有的满足感和安逸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一种危机感和失落感所取代了。尤其是三年前,卢老五和死蚊子跟着乡里组织的参观团到山那边的垅里看了一个美丽乡村建设典型,这样的感觉更加强烈!看到溪里优哉游哉的金鱼,溪边咕噜噜转动的水车,老槐树下男人在上头打老K、搓麻将的戏台,石牌坊里大妈在抱娃娃、唠闲嗑的操场,无不让他们啧啧赞叹,暗暗称好。自己当家的这个村真当落后了,自己这个当家人真当古旧了……回来后,两委会上,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