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古墓、古殿和古井
离开隐圣厅,卢老五带着秦时,往村北走去,行不多远,来到了一颗大樟树底下,樟树的前面是一座古庙,庙门朝东,门楣上写着浑圆遒劲的三个颜体大字:“紫阁殿”;大樟树的北边是成角尺拐的两排平房,看上去是学校的格局,只是人去楼空,一派颓废的样子,走廊上堆着许多柴禾,破败的教室门破落得掉了木板,开了洞洞;大樟树的西边是一座荒草萋萋的大坟墓,墓碑上刻着带有汉简书味的隶体大字:“敕封昭利侯卢公之墓”落款小字为“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仲冬吉日立”。墓碑前摆着三个香炉,香炉里插着满满的香签,三根挺着一段白灰、还在冒烟的新香,告诉你刚刚有人来祭拜过这位墓主人。
卢老五指着墓碑,说:“这就是乌溪老爷,西汉时期的骠骑大将军,功成名就后,隐居到咱们这里。早先年,乌溪里有三十六堰,就是他为头筑的。他为了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做了大好事,子孙后代都记挂他。噢——刚刚有人来拜过,对了,今天是农历十五,初一、十五都有人来上香。”
秦时刚来村里不几天,就听人说起过乌溪墓,说起过紫阁殿,但对于乌溪老爷的来龙去脉,不甚了了,现在听卢老五这么一说,对墓主人有了肃然的敬意:“想不到这里还葬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啊!”
卢老五说:“我们这一带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穷,也特别感恩,只要有人为了治穷,做了贡献,后人都不会忘记!你看,为了纪念他,我们的祖先还专门为他建了个殿。解放后,殿堂作为学校,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读书的人多了,才在后头扩建了两排平方,作为教室和老师的宿舍、办公室。”
秦时伸手擦去了墓碑上字沟间的尘土和粘在“之”上的一片糕纸,拍拍手上的尘土,转身对卢老五说:“古代官员退隐之后尚且能够为民造福,我们今天在位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兢兢业业为民谋幸福啊!”
卢老五说:“昨天老松头说,你就是当今的乌溪老爷,专门来为我们村做好事的。”
秦时慌忙摆手,说:“不敢不敢!千万别这么说,这么说就折杀我了。”
卢老五说:“不过这一点倒是真的,我们山里人知道好坏,你为村民做了好事,永远记挂着。”
秦时说:“我刚刚来,还没为卢山坞的村民立下一寸功劳呢!”
卢老五望着他,眼里闪着亮光,说:“我和村民们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呢!”
秦时说:“老五叔,咱们共同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