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1页)

俗话说清白好说,子卯难讲。

我老爸告诉我,他的梦中情人刘卫红,也只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二,是在一个班级的,后来由于当时的创新中学还没有初三,上初三的时候,两个人就分开了,卫红在初二留了一级。

记得初二那年,刘卫红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中游的水平,当时到是很想帮她,只是当时的社会世俗实在是非常的不允许,那种风言风语实在是能让人喘不过气来。红与我老爸也有过几次交集,那就是每次她都要把她组的作业本收过来都要交到我老爸那儿,然后再由我老爸汇总送到老师的办公室,由老师批改。只是缴共青团团费的时候,她得把她的团费亲自交到我爸的手上,其他方面,我老爸说,并没有接触。

我老爸说,别看他与刘卫红是一个村的,其实在村里他就是想与红见面也很难,因为找不到恰当的理由,弄不好要被旁人骂流氓的,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特别是男孩女孩的关系舆论控制的挺严的。

实际上,我老爸说,要说红是他内心深处难以割舍的,其实也有些牵强附会。因为我老爸属于早慧的那一种人,用他自己的话讲虽不知人,但他一定是知己的。

其实很小的时候,我老爸就知道,作为一个家来说,太穷了,一切都是空想,都是梦,都是枉然。当时在我老爸心里一直反复吟咏的就是“问君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老爸说,那个时候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好像都缺乏那种心灵鸡汤式的励志教育,同学们大多数都是一个混字。

所谓勤学苦练,我老爸说,他一直没有真的见到过。

因为,那时候真的没有人告诉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做,他的总体感觉当时的教育太过封闭,有点坐井观天的那种感觉,外边的世界,现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能告诉他们。

即便是上初中的时候,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零星的广播里的新闻,从来就没有过真的正确的认识。对于社会未来是个什么样子,自己未来有过怎样的打算,真的,他们都普遍感到很神秘,也很迷茫……这便是现在的人看来,那个时期那代人所受教育的局限,学校没有把真实的社会告诉学生,没有教会学生们文明的文雅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只是一些脱离实际的教育。而且班级团队精神的教育更是缺乏,学校从来就没有组织个班级活动,同学与同学之间从来都是象放养的鸭子,各吃各的食,各自个人行动,就像上一回说到的沈爱民一样,单枪匹马一个人居然去洗澡一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